比亞迪孫華軍:五大方面決定電池安全 建立電池回收體系迫在眉睫


鋰電世界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不僅擁有整車制造技術,還具備動力電池生產能力。記者參觀比亞迪動力電池生產線后,針對當前業內比較關注的動力電池市場,電池安全性以及動力電池梯次回收利用的相關問題進行采訪。
高度自動化保證電池一致性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產品要做到安全、高能量密度及較好的高低溫性能,需要具備較高的一致性。比亞迪電池分廠副廠長孫華軍向介紹:“在動力電池生產過程中,自動化程度越高越能保證電池的一致性。”在參觀走訪時,發現在電池生產過程中,上料、連續合漿、極片和電芯生產、電池組裝、電池自動化化成和篩選、電池組和模塊自動化組裝、自動物流和在線質量檢測等環節上,實現了95%以上的自動化生產工序。
比亞迪電池工廠項目部殷工向說道,這條生產線所生產的產品合格率能保持在95%以上。在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中,還有約400個檢測點實時檢測,對于不合格的產品,工作人員還會進行問題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多達150余家,且各家電池企業生產能力各異,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就導致市面上所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此前國家為了規范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增設了“電池白名單”,不僅對電池性能提出技術標準,還對電池企業的生產能力提出了相關要求。“電池的好壞直接影響整車的性能。”殷工說道,“由高度自動化生產線所生產的動力電池,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加大了產能輸出。”
五大方面決定電池安全
對于動力電池而言,其產品的安全性直接影響著整車的安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約發生11起發生的燃燒事故,其中因配電箱短路、充電中自燃、電線老化、電池短路等車輛內部原因造成的燃燒事故6例,占比55%。由此,更加深了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安全性的質疑。
為此,孫華軍表示,保證動力電池的安全是電池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國家提出五年后再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一倍,對動力電池安全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這讓電池企業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在孫華軍看來,保障電池安全的關鍵要從電池材料、電池結構、制造工藝、成組技術以及電池管理五大方面著手。針對不同材料的電池,其安全性能也存在差異,“相比之下,磷酸鐵鋰電池的內部狀態比較穩定,而三元電池就比較活躍。”
此外,對于電池安全的檢測,目前國標只要求在一個環境下符合要求即可。實際上,純電動汽車的使用環境可能十分復雜,這就要求電池企業在檢測過程中模擬不同的場景。“也就是說,電池檢測不僅僅要關注電池內部,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十分重要,例如火燒實驗、針刺試驗等。”孫華軍說。
建立電池回收體系迫在眉睫
“即便動力電池還未大規模涉及到退役后的問題,但是動力電池梯次回收相關體系必須要提前完成布局。”當前,國家遲遲未制定關于“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的相關標準,一旦動力電池市場進入到“退役爆發期”,那么這些電池將面臨“流離失所”的處境。
可現實情況是,受制于“標準”問題,許多電池企業并不知如何去做。據了解,目前具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回收資質的企業屈指可數,并且各家企業之間標準各異,大多按照目前現有的國標以及企業標準進行回收工作。孫華軍向表示,磷酸鐵鋰材料電池性能剩余70%時,就需要退役了,如果性能剩余50%則直接進行拆解;三元鋰電池性能在70%時同樣需要退役。“業內預計到2018年,動力電池市場就將面臨著退役問題。”
“當前,退役電池可應用于儲能領域。”孫華軍說。據悉,比亞迪正在規劃建設儲能站,屆時將由市場上回收而來的動力電池參與儲能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類電池的種類和性能并非一致,這就需要企業針對回收來的電池進行性能篩選,盡可能保證電池各項指標的一致性。
此外,孫華軍表示,想要真正實現動力電池的回收產業鏈,也要結合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上下游企業,這就需要電池企業與整車企業合作進而回收退役電池,再由電池廠與下游企業合作,進行下一個生命周期的使用。“關于電池梯次利用回收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由于退役電池的市場規模較小,企業前期進行大量的投入,很難實現盈利。”孫華軍說,“這也是為何電池梯次利用回收企業數量為數不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