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鋰電池出現至今,其已經歷過很多個關鍵性的變革,從正極材料、電解液到PACK技術的發展,各個環節都在越來越成熟。我們現實中所使用的鋰電池都是已經封裝完畢的成品,其實鋰電池在電芯生產出來到投入使用之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PACK,也稱之為電池包連接或組合。這一環節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傳統設計現狀 :1、電池包連接方案采用的是 紫銅片+ + 鎳片/ / 鋼片方案;2、焊接采用 電阻焊方式。
鋰電池廠家的新設計思路 :1.、采用 一體化設計(去除焊接用的鋼片或鎳片),焊接部位沖薄,保證焊接可靠的前提下成本和重量都得到提升,實現減重;2、采用(去除焊接用的鋼片或鎳片),焊接部位沖薄,保證焊接可靠的前提下成本和重量都得到提升,實現減重;3、采用 激光焊接的工藝,相對于電阻焊而言,質量一致性和加工工藝,加工費用,可靠性和材料成本等等都得到很多優化;4、新的設計很容易實現的工藝,相對于電阻焊而言,質量一致性和加工工藝,加工費用,可靠性和材料成本等等都得到很多優化;5、新的設計很容易實現 自動化,有利于大批量生產;6、新的設計優化了通流路徑,,有利于大批量生產;7、新的設計優化了通流路徑, 從而進一步改善系統溫升
局部熱分析對比
以下就電池焊接點附近的局部進行熱仿真對比分析 ,可以看到兩種設計溫升差距非常大(新的設計溫升非常小)
可以看到兩種設計溫升差距非常大(新的設計溫升非常小) 。 條件設置 :
2.1. 現有設計
2.1. 現有設計 : 基材為0.8mm厚的紫銅 ,激光焊接上0.15mm厚的鎳板
2.2. 新設計
激光焊接上0.15mm厚的鎳板
2.2. 新設計 : 基材為Q銅 ,一體化設計
2.3. 電流設置: 為了更明顯的顯示差異
一體化設計
2.3. 電流設置: 為了更明顯的顯示差異 ,設置為6A
連接局部分析對比
連接局部電流密度對比
典型應用的比較
傳統設計 : 基材為0.8mm厚的紫銅 , 激光焊接上0.15mm厚的鎳板 ,然后再通過電阻焊的方式焊接到
電池上
然后再通過電阻焊的方式焊接到電池上 。
傳統設計的熱仿真分析( ( 溫升 ):
基材為0.8mm厚的紫銅,激光焊接上0.15mm厚的鋼板,然后再通過電阻焊的方式焊接到電池上,設置電池電流為3A。可以看到最高溫升為30.819-25=5.819度
新設計 : 基材為0.8mm厚的Q銅一體化設計 , 通過激光焊的方式焊接到電池上 。
新設計的熱仿真分析( ( 溫升) ):
基材為0.8mm厚的Q銅,通過激光焊的方式焊接到電池上,設置電池電流為3A。可以看到最高溫升為
30.672-25=5.672度
總結:
材料 加工工藝 溫升(攝氏度) 備注
傳統設計
0.8紫銅
0.15剛片
激光焊接鋼板和銅板,電阻
焊鎳板和電池
5.819
新設計 0.8mmQ銅 電池激光焊 5.672 焊接工藝成熟
說明:如果按照3A/節電池來計算,兩種設計的溫升都比較小,因此還有減薄材料的可能性,材料減薄
可有效控制成本和減輕系統重量。
下一步計劃:研究彈性接觸解決方案,取消焊接工站,進一步提高效率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