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平衡籠式調節閥控制各種高溫、低溫的高壓流體,是一種壓力平衡式的調節閥。閥結構緊湊,有呈S流 線型的通道.DHCB電動平衡籠式調節閥,控制各種高溫、低溫的高壓流體,是一種壓力平衡式的調 節閥。閥結構緊湊,有呈S流線型的通道,還設有一個改善套筒周圍流體平衡流動的導 流翼,使其壓降損失小,流量大,可調范圍廣,流量特性精度高,符合IEC534-1-1976 標準。調節閥的動態穩定性好,噪音低,空化腐蝕小。調節閥的泄漏量符合ANSIB16.1 04標準。
電動單座調節閥是一個新的自力式調節閥種類。相對于手動調節閥,它的優點是能夠自動調節;相對于電動調節閥,它的優點是不需要外部動力。應用實踐證明,在閉式水循環系統(如熱水供暖系統、空調冷凍水系統)中,正確使用這種閥門,可以很方便地實現系統的流量分配;可以實現系統的動態平衡;可以大大簡化系統的調試工作;可以穩定泵的工作狀態等。
電動單座調節閥的特點是:
1、可調節范圍大,固有可調比為50,流量特性有直線和等百分比。
2、閥體按流體力學原理設計的等截面低流阻流道,額定流量系數增大30%。
3、調節切斷型采用軟密封結構閥芯,達VI級泄漏標準(零泄漏)。
4、伺服放大器采用深度動態負反饋,可提高自動調節精度。
5、電動操作器有多種形式,可適用于4~20mA。DC或0~10mA.DC。
6、波紋管密封型調節閥對移動的閥桿形成完全的密封,堵絕流體外漏。
7、電子型電動調節閥可直接由電流信號控制閥門開度,無需伺服放大器。
1、安裝與使用
調節閥安裝不符合要求而出故障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反之,安裝得當,可保證正常開工并可延長使用壽命。減少維修工作量和獲得良好的系統控制性能。
(1)安裝調節閥總體上應考慮以下方面:
① 安全:安裝過程中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② 控制性能:配管系統壓力損失應與計算調節閥尺寸時所考慮的壓力損失一致,以保證所需的流量特性。進出口應盡量保證足夠的直管段。
③ 安裝位置:應有足夠的空間便于操作人員手動操作(包括旁路操作)以及保證調節閥和附件的就地拆卸和維修的可能性。
④ 調節閥組:一般在工藝過程配管中均安裝切斷閥的旁路閥與調節閥配成閥組,以適應設備連續操作的需要。維修調節閥時用切斷閥隔離。用旁路閥調節。下面圖4中推薦調節閥組布置方式。
安裝人員首先應認識到調節閥是一種精密的儀器設備,不準碰撞跌摔,以免損壞。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①閥最好正立垂直安裝在管道上。閥自重較大和有震動場合應加支承架。
②閥體要避免因前后配管或調和的法蘭嚴重不同軸而受到過大的應力。
③在初次開工前和停工檢修后應先沖洗配管系統后裝調節閥。或在閥前安裝過渡濾口。
2、故障分析與排除
常見故障狀態 |
故障產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電機不動作 |
電源沒輸入 斷線或接線脫落 電源電壓不同、偏低 電容器被擊穿 輸入信號不同 熱保護動作。(周圍溫度高,使用頻率高) |
接通電源 改換電線或正確接好導線 用儀器檢查電壓 更換電力電容 更換輸入信號選擇 降低周圍溫度,降低使用頻率或靈敏度 |
閥不動作 |
閥芯與襯套或閥座卡死 閥芯脫落、閥桿彎曲或折斷 |
拆卸重裝 換閥桿或銷子 |
手動操作費勁 |
填料壓蓋過緊 閥內部產生異常 |
松動壓蓋 拆卸閥門檢查 |
常見故障狀態 |
故障產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在自動調節過程中停止 |
在過大負荷下超載起動 熱保護動作 閥體進入異物 填料壓蓋過緊 |
檢查調節閥排除負載 檢查調節閥排除負載 拆卸閥 松動壓蓋 |
不發開度信號 |
開度信號接線的接觸不良或斷開 |
檢查開度信號接線的連接 |
開度信號達不到全閉 |
電位器的安裝不良 |
檢查電位器安裝情況 |
到達極限位置電機不停止轉動 |
設定限位開關極限位置調整不良 限位開關安裝不良 |
重新調整 重新安裝 |
調節靈敏度降低,電機轉矩減少 |
電機的電壓不足、電源的電壓偏低或不同 |
用儀器檢查電壓 |
調節閥在任何開度都震蕩 |
支撐不穩 附近有震動源 閥芯與補套磨損 |
加固支撐 采取減振、除振措施 調整消除磨損間隙 |
調節閥動作遲鈍 |
閥體內有泥漿或粘性大的介質產生堵塞或結焦現象 密封四氟填料硬化變質 |
洗閥體內腔 更換填料 |
閥在全閉時泄漏大 |
閥芯或閥座被腐蝕、磨損 閥座外圓的螺紋被腐蝕 |
換件 換件 |
填料及連接處泄漏 |
壓蓋沒壓緊 四氟填料老化變質 閥桿損壞 緊固六角螺母松弛 密封墊損壞 |
緊固連接螺栓 更換填料 更換閥桿 重新緊固連接螺栓 更換密封墊 |
3、保養與維修
④閥體與上閥蓋連接處密封墊使用久了,要及時更換,更換時只需卸下上閥蓋就可安放新的密封墊。
⑤填料函如有滲漏要及時更換密封填料,更換時將閥桿脫開,壓板和填料壓蓋取下,即可裝入新的填料。
⑦長期停放時,應裝上連接法蘭的保護罩,所以接口都要用塑料塞堵上。停放時,保證閥整體的垂直性或水平位置。
當調節閥在使用中不能滿足操作要求,或者經過一段長時期的運行為了預防事故發生而作定期檢查時,都必須認真地對它進行維修工作。維修工作通常有如下主要內容:
①閥的清洗——檢修從工藝管線上拆卸下來的閥,必須把它上面所有被工藝介質浸漬過的零部件清洗干凈。以免某些有腐蝕性或其他傷害作用的流體對人和設備造成損失。同時應清除零部件外露表面的銹蝕。
③主要零部件的檢修——閥芯的節流表面以及閥芯和閥座的密封面如有小的銹斑和磨損。尚可用一般的機械加工和研磨方法來修。如果損壞嚴重,則必須更換新的零件。修理時要求保證好閥芯和閥座的同軸度。
推桿的導向和密封表面的損壞。對反作用執行機構必須更換新零件。而對于正作用執行機構尚可作適當修理。
壓縮彈簧在檢修時,如發現裂紋等影響強度的缺陷。則必須用新的替換。
④易損件的更換——本調節閥的易損主要是:填料、O形密封圈、墊片、膜片等零件。
每次檢修時經拆卸的填料、O形圈、墊片一律更換新件,膜片拆下后需要檢查是否有預示可能發生破裂的任何裂紋、老化和磨損的痕跡、再視具體情況決定更換與否。一般至多2~3年必須更換。
⑤成裝和調試——成裝時在零部件的定位部位,導向部位,螺紋連接部位宜涂加適當的潤滑脂,以利于下次檢修拆卸。而且還應特別注意整機中推桿、閥芯部件和閥座的同軸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