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動力領域的發展經驗和優勢,中國頭部電池企業正謀劃挖掘新能源電池在全球前沿賽道新應用。
今年5月特斯拉股東大會上,其CEO馬斯克提及人形機器人業務,并通過視頻展示了機器人 Optimus 包括自主行走、機器手靈活抓取物體等諸多細節,其相比去年AI DAY亮相進步明顯。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需求量將遠超電動車。
而人形機器人的應用,離不開內置的電池為其提供動力來源。6月21日寧德時代在互動平臺就表示,人形機器人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其在配套的中型電池領域已有相應布局并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事實上,不僅是寧德時代,包括億緯鋰能等在內的頭部新能源企業都在探索布局電池應用新領域,通過新能源電池“驅動”千行百業。這也意味著,繼在乘用車、商用車、輕型車、儲能、電動工具等領域應用規模突飛猛進之后,新能源電池正在開啟更多應用領域,且多為全球經濟發展的“超級賽道”。
01
人形機器人“覺醒”,新能源電池應用潛力凸顯
從21世紀初至今,全球多家科技公司及高校已先后發布了其人形機器人產品,包括波士頓動力的Atlas、軟銀的Pepper、Alderbran公司的Nao機器人,以及中國企業優必選Walker系列等。民生證券表示,特斯拉的入局,勢必將加速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爭奪戰。
民生證券研報還指出,當前我國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工作也在持續發力。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適齡勞動人口的數量不斷下降,“機器換人”進程持續加速。同時,全球進入新一輪科技涌現期,AI、人形機器人等新科技到達發展拐點,勢必將對制造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小米、傅利葉、優必選等國產品牌不落人后,在自主研發中加速發展。
市場方面,人形機器人應用涵蓋教育、醫療、應急、酒店、公共設施、住宅、零售等領域,市場空間巨大。在馬斯克看來,未來人形機器人可能超過人類數量。
浙商證券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趨勢提速,行業正處于百花齊放階段,保守/中性/樂觀假設下預估,到2030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將達約 548 億/ 855億/ 1400 億元,2021-2030 年全球市場規模 CAGR 分別為 62% / 71% / 80%。
政策方面,2023 年1月19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 2020 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方案中提及要加強工業機器人在農業、建筑業、以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領域的應用拓展;此外用于核電、電網、防爆等領域的特種機器人,用于物流、養老和教育等領域的服務機器人也將成為未來發展重點。
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已出臺機器人行業引導政策,全方位支持行業發展。在此背景下,電池中國認為,新能源電池在該領域的應用潛力將十分巨大。
從應用場景看,目前機器人大致可以劃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等幾種類型,而人形機器人多用于后兩者場景。其中,服務機器人主要包括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主要包括軍事應用機器人、極限作業機器人和應急救援機器人。
在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領域,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電池之所以將大有可為,主要因為:
一是,相較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的使用環境多為離網場景,在無法使用墻電的情況下,對電池的需求更為迫切。
二是,人形機器人工作時間趨長,且對電池重量敏感,由此,對配套電池的重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
資料顯示,目前,Pepper機器人搭載鋰電池容量為30.0Ah/795Wh,單次充電運行時間超12小時;Nao機器人電池能量持續時間約為1.5小時;Walker X機器人搭載鋰電池54.6V/10Ah/3.6kg,單次工況運行時間約為2小時。
三是,在特殊場景中,如超高溫、超低溫、高低電壓、缺氧、應急救援、危險作業等環境中,所搭載電池如具有寬溫域、寬電壓等良好性能,對多種環境也就具有了良好的適應能力,從而對人形機器人功能的發揮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是,在需求催化和AI助力下,人形機器人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支持人形機器人動力的新能源電池行業,在該領域的應用或將提速。
02
新能源電池邁向多元化應用新邊界
實際上,不僅是人形機器人應用,新能源電池在前沿賽道的應用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頭部電池企業已提前布局。
基于在中型電池領域布局的先發優勢,或將有利于寧德時代搶占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市場先機。同時,寧德時代還表示,工程機械、重卡、船舶、飛機等各領域全面電動化剛剛開始,從長周期維度看,也將為其成長創造更多可能性。
而聚焦新能源電池的新應用,今年6月18日,億緯鋰能還宣布正式成立醫療電池事業部,并將建立醫療電池標準。
當前,醫療行業對更小、更便攜的醫療器械需求越來越多,而具有能量高、體積小、重量輕等優勢的鋰電池在醫療設備領域應用潛力巨大。
早在去年8月,億緯鋰能就攜智慧醫療電源全面解決方案亮相行業展會,包括其鋰二氧化錳電池、氟化碳電池、軟包電池、圓柱三元電池、方形磷酸鐵鋰電池等產品。
據了解,目前億緯鋰能已開發出7大醫療電池解決方案,涉及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呼吸機、血糖儀、膠囊內窺鏡、腦起搏器、可充電神經刺激器等多種應用場景,基本形成醫療電池全面解決方案。
此外,比亞迪也于近期申請注冊了多個醫療器械商標。目前比亞迪業務布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能源的獲取、存儲,再到應用,全方位構建低碳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業界人士表示,雖然比亞迪跨界醫療領域是否與電池應用有關尚不得知,但其新能源“基因”或將有所作為。
實際上,不管是人形機器人,還是醫療領域,新能源企業在“賦能”這些“超級賽道”的同時,也將形成自身成長的新增長極,更為新能源電池未來應用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