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一場光伏行業的激戰正此消彼長甚囂塵上。
僅僅幾天時間,在中國公布了對對美、韓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的終裁結果之后,美國近日宣布再次對華光伏產品啟動“雙反”調查。
蘇州市樂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陳新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無法阻擋歐美對我們的‘雙反’與制裁。”目前來看,相對于美國第一輪雙反,中國光伏企業還比較淡定。而多晶硅企業更希望將太陽能級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以“扼制進口多晶硅的惡意傾銷行為”。
消除惡意傾銷
2014年1月23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對進口自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這是繼2011年美國對華光伏電池發起“雙反”調查后,再次由SolarWorld公司挑起的第二輪“雙反”調查。
而幾天前,1月20日,中國商務部公告了我國對美、韓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的終裁結果,隨后于1月24日公布了對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存在傾銷,中國多晶硅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而事實上,多晶硅材料價格主動權則完全掌握在海外壟斷巨頭手中。有消息稱,相關企業已經向有關部門申請將太陽能級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一家多晶硅企業高管向記者介紹說,我國多晶硅進口一直主要采取一般貿易方式。
利用加工貿易政策進口多晶硅加工成為光伏產品出口的貿易行為主要是2012年下半年商務部公布對美國、韓國、歐盟多晶硅“雙反”立案調查之后,進口企業意在利用加工貿易政策,進口多晶硅原料時不征收進口環節稅,而實行海關監管保稅,出口光伏制成品時也不再征收增值稅。
“如允許多晶硅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在多晶硅‘雙反’裁定后,就無法對此類貿易項下的進口征收懲罰性關稅,無法扼制進口多晶硅的惡意傾銷行為。”上述高管表示。
光伏行業受益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報告顯示,歷經2011—2012年多晶硅光伏價格快速下跌之后,國內多晶硅光伏企業陷入大規模停產的境地。從全國的情況來看,截至2013年上半年,已投產多晶硅企業為43家僅剩6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企業均已關閉生產線,即有86%企業已經停產。國內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也僅有2家仍在維持生產,且產能利用率也大幅下降;如果考慮已經關停的企業,國內整個產業的產能利用率不足30%。
“如果中國多晶硅產業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運營狀況回到正常水平,已經停產的規模企業必將重新開工。”上述高管如是說。“如果扼制了進口多晶硅的低價沖擊,市場回歸理性,光這些優質產能就足夠供應下游企業每年24GW以上的原料需求。”
上述高管還表示,同時,擋住進口多晶硅的沖擊,國內優質的多晶硅企業開足生產,以國內龍頭企業的成本控制水平,可以將多晶硅價格保持在20多美元/公斤的水平。
行業人士表示,光伏組件的成本,50%—60%來自硅材料的成本,材料成本的降低帶動發電成本的降低,因此材料對于光伏行業未來也是很重要的。
行業人士解釋稱,“現在光伏電站的回報周期特別長,且投入的資金比較龐大。而目前組件成本將持續降低,而成本的控制肯定是直指源頭———包括多晶硅。因此,多晶硅可以反彈,但是一直漲價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