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自2013年商務部發布多晶硅雙反調查結果以來,國家已經確認了對進口多晶硅征收雙反稅的具體措施,一時間似乎大家認為來自美國的多晶硅將被“雙反”性地排除出中國市場。而事實上,2013年海關數據顯示,雙反結果發布后,9月份中國多晶硅進口量環比大增41%達到7515噸,為2013年以來進口量次高點,也是商務部對美韓反傾銷初裁之后進口量最高值。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硅業分會)發布報告稱,2013年9月份多晶硅進口量突增的主要原因是:自三大出口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占比猛增至79.4%,其中自美國進口多晶硅中,按加工貿易方式占比高達99.2%,即幾乎全部按加工貿易進口。一時間行業普遍認為:對美韓多晶硅“雙反”后國內多晶硅價格未有大幅變動,進口量猛增,根本原因就是目前國外規避多晶硅雙反的有效方式--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如果不能禁止,后期國內多晶硅價格難以上漲。
據了解,加工貿易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帶動中國勞動力出口所采取的特殊貿易方式。根據規定,以加工貿易進出口均不征關稅。也就是說,多晶硅以保稅的方式進口進來,再出口并不在雙反范圍。精明的貿易進口商早就看到這一漏洞,早就想好了規避的方法。這樣,自2013年9月份以來,網友關于多晶硅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的吐槽聲不斷,各大媒體不約而同地指出“這一現象的愈演愈烈,已警醒有關部門考慮將太陽能級多晶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事實上,早在2010年9月29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就已經發布第63號公告對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進行調整。公告稱自2010年11月1日起,將44個十位商品編碼增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其中,多晶硅、廢碎玻璃等22種商品禁止出口。公告對多晶硅的定義為:
所以,太陽能級多晶硅其實早就被列入加工貿易禁止名單了。
那究竟為何仍然阻擋不住太陽能級多晶硅來自美韓德進口呢?
細讀禁止名單的禁止方式不難看出,多晶硅加工貿易禁止的是多晶硅料的出口,它一方面沒有禁止進口多晶硅,另一方面沒有禁止用進口的多晶硅加工制成的如電池片、硅片以及最后電池板成品等的出口。所以多晶硅進口進來,只要不是以多晶硅本身再出口,或者出口的已加工過的電池、硅片等的含硅量少于99.98%,就不在出口限制范圍之內了。
由此可見,業內對多晶硅加工貿易禁止名單的吐槽應該更深入一些,更細一些,更具體一些。一旦具體到某個產品如太陽能級電池片的加工貿易出口禁止,電池板的加工貿易出口禁止,那自然就能達到多晶硅雙反的目標,真正地讓在中國傾銷的、經過補貼的多晶硅產品受到懲罰。只是,對最終使用地不在中國的產品,規定如此詳細,進出口都限制,不再享受加工貿易的政策,是不是也會遭來更多的貿易爭端呢?中國如果不做生產基地和加工大國,靠什么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