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逝世,享年98歲。近日,正值先生逝世13周年,但他留下的尊尊教誨,指引著我們前行。
錢學森不斷學習、思考和研究:他曾寫信建議發展“電動汽車”,并且基于哈工大電化學王紀三老師工作預測電動汽車前景。
*錢學森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學森信提忘王紀三汽車電池
現在,新能源汽車在國內蓬勃發展,世界矚目。溯其源,要回看三十年前,錢學森的一封信。
在信中,錢學森注意到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而保護環境將是下個世紀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這時,哈爾濱工業大學王紀三教授研究的鎳氫電池走進了他的視野,他認為這種新能源技術在未來一定大有所為。為此,他倡議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
1992年,錢學森寫信建議發展新能源汽車
*1992年錢學森先生寫的信
在這封信里我想提出一個建議。我國汽車工業應跳過用汽油柴油階段,直接進入減少環境污染的新能源階段。今年我國汽年生產將達65萬輛,到下個世紀20年代30年代估計將達1000萬輛,保護環境將是十分重要問題。現在美國、日本、西歐都在組織各自技術力量攻高效蓄電池,計劃開發出蓄電池汽車。
在此形勢下,我們決不應再等待,要立即制訂蓄電池能源的汽車計劃,迎頭趕上,力爭后來居上!
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不久前廣東中山市中標稿氫化物-鎳蓄電池中試基地,說明我國氫化物-鎳蓄電池汽車現在就可著手開發。而這種能源為小汽車一次充電的行程已遠遠大于鉛蓄電池汽車一次充電的100公里,可達250-300公里,是可以可以進入實用的。外國也在同樣階段,并不比我們領先多少。
更先進的蓄電池我們也有力量研制。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就已有由王紀三教授任總經理的珠海益士文化學電源開發中心,他們正在研究汽車動力新電源。
所以國家要組織力量,中國有能力跳過一個臺階,直接進入汽車的新時代!
以上如有不當,請批評指教。
王紀三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王紀三教授
王紀三教授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其科研項目脈沖化成技術、新型高能量隔鎳電池、電化學模式識別、高價氧化銀扣式電池等屢次獲省級、國家級獎項,對我國電化學乃至新能源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
90年代初,哈爾濱工業大學王紀三教授任珠海益士文化學電源開發中心總經理。
90年代中,王紀三帶領學生在珠海銀坑工業區創辦了太一電池公司。科研團隊創新了生產鎳氫電池的工藝,并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充電電池的電極和電極制造方法及設備”的發明專利。
同期,王紀三找到了特殊配方和合金方式,電池成本降低了15%,而電池的電磁容量則提高了四成以上。
1993年,錢學森再提新能源汽車
他在信中提到:民用汽車一定要電氣化,用蓄電池。而在“863”中我們已突破氫化物-鎳電核電池,已在開發中。那為什么我們不立即下決心搞電動汽車,跳過汽油車這一階段?
如今,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2015年以來產銷量、保有量連續七年居世界首位,產業進入疊加交匯、融合發展新階段。必須搶抓戰略機遇,鞏固良好勢頭,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勢,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國產新能源勢力
現在的電動車市場,以比亞迪為首的國產新能源品牌,正在以高速增長的姿態擴張。而曾經的“巨無霸”特斯拉,再也不是電動車領域的唯一玩家。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特斯拉一枝獨秀的時代將不復存在,全球汽車廠商紛紛進軍電動市場,與特斯拉爭奪地盤。而中國車企也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超車機會,不只是比亞迪,包括蔚來、小鵬、理想在內的新勢力造車公司,都在為2025年的市場地位拼盡全力。
*電動汽車快充技術
具體到技術方面,電動車電池技術持續改進和成本下降,電池系統的結構設計持續創新,比如刀片電池等大規模應用,磷酸鐵鋰電池大規模裝備轎車;產品方面而言,電動車經過多年推廣品牌形象提升,新車型的大量引入和造型相比傳統車新潮;政策方面,則是補貼延續、雙積分漲價、國家雙碳戰略的推出對廠家和年輕客戶的預期引導。
錢學森自述一生中三次激動時刻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曾自述一生中三次激動時刻,最后一次最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