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已建成國際最大規劃并網光伏電站。”青海省西寧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曉容在日前舉行的我國·西寧綠色金融出資峰會上如是說。
黃河格爾木光伏電站一期并網光伏發電項目(2011年并網發電)是其時國際上一次性單體出資規劃最大的光伏電站,并創下了建造規劃、總裝機容量與占地面積三項“國際之最”。
4日,黃河格爾木光伏電站站長魏月濤承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介紹,該電站共有508個太陽能電池方陣組成,總裝機容量為59萬千瓦,共有五期,現在五期已悉數投入發電,電站規劃運行期為25年,年平均運用小時數為1583.4小時。
“格爾木是全國太陽能資源開發綜合條件最具優勢的地區之一,年均日照時數達3096.3小時,年總輻射量為6950兆焦/平方米,是當之無愧的‘日光城’。”魏月濤說,格爾木還具有很多國有未運用的荒漠化土地,轄區面積12.45萬平方公里,未運用土地面積近6.2萬平方公里,太陽能發電理論蘊藏量可達15.5億千瓦。
與此一起,青海省還建成了國際最大水光互補并網光伏電站——龍羊峽水光互補并網光伏電站。投產以來,該電站每年將8.24億千瓦時的綠色動力輸送到西北電網。電站的投產運用在有用運用了當地荒地、荒坡的一起,遏止了土地的荒漠化,改進了項目區的生態環境。
“青海新動力工業的發展起步于上世紀90時代,青海光伏的大發展起步于2010年。”張曉容說,“十二五”以來,青海光伏發電并網裝機相繼打破100萬千瓦、200萬千瓦、300萬千瓦,施行的三個百萬千瓦級光伏電站群建造工程,使青海光伏發電勢頭一直“領跑”全國,到6月30日,青海光伏總裝機容量已到達670萬千瓦時,發電量到達221.87億千瓦時,這相當于節省規范燃煤272.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665.1萬噸,發明了杰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