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交易委員會針對我國光伏產品“雙反”初判決議的發布時刻漸近,稅率或超出預期。與此同時,我國或許也會很快發布針對美歐韓多晶硅“雙反”的初裁成果。到時,現在在我國賤價推銷的進口多晶硅將風景不再,這部分商場或由國內企業添補。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2017年全球光伏領袖對話”中得悉,我國、歐盟不少光伏業人士都不期望這場涉及200億多歐元的交易戰打響。但從現在局勢看,各種抗議、游說都很難左右歐盟針對我國光伏行業的初判決議。考慮到歐盟現在是國內光伏產品最主要的出口商場,均勻47%的懲罰性稅率將成壓死國內光伏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過,一些企業也已預備好了來自歐盟方面最嚴酷的判決成果。國內某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年公司已將出口歐盟的產品占比從50%降至20%,并開端拓寬一些新式商場,但短期內后者還不能與原先出口歐盟的貨量混為一談。還有一些企業方案經過貼牌或出資海外工廠躲避高額稅率,但本錢仍將大幅進步。業界現在都已理解,依靠單一商場已行不通。
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仇展煒則驕傲地表明,正泰早在數年前就作出戰略調整,盡可能避免其他企業現在面對的苦楚選擇。據介紹,現在正泰太陽能在國內光伏電站建造方面展開得如火如荼,此前公司出產的50%晶硅產品用于相關光伏電站建造。
“我國方面也不期望用反擊的方法來應對。”賀利氏光伏事業部我國區經理高昌祿昨日也在展會現場向本報表明,“雙反”只會形成光伏鋰電池價格更貴、光伏發電本錢更高,導致需求也會下降,繼而阻止這一清潔動力的使用推行,“這是個不明智的決議。”
他表明,就算6月6日初裁稅率定了,兩邊還有6個月的時刻能夠來回協商,期望在終裁前能取得一個更好的成果。
賀利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漿料出產企業。
相關行業陳述指出,2016年我國進口多晶硅8.28萬噸,總價值超越21億美元,美歐韓三個區域占有進口量的95%以上。本年一季度我國進口多晶硅又超越2.1萬噸,而國內企業供應量不足1萬噸。本年4月以來多晶硅料價格逐步回落,現在每公斤18美元左右。如進口多晶硅產品被裁決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預計此舉將從頭推高硅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