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成飛集成(002190)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似乎有些超預期。
成飛集成稱,公司本來在三季報中,曾對2017年全年的業績進行了預計,為-1900萬元至500萬元。但如今,公司需要將數字范圍進行向下修正,為-1.02億元至-6200萬元,而上年同期的數據還為盈利1.38億元。
雖然上述業績預告修正還未經過注冊會計師預審計,但從上市公司的說法來看,向下修正業績的緣由還是不免令人詫異。成飛集成表示,由于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整車廠將補貼降低的壓力轉嫁給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持續壓價,導致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鋰電池售價下跌幅度超出預期;鋰電池部分主材市場緊俏,采購成本降幅不及預期;同時因鋰電池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超出預期,公司對鋰電池產品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相應增加。受上述影響,公司虧損金額較前次業績預計加大,因此進行業績預告修正。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7年10月31日三季報中,成飛集成實際上已經考慮了行業上的不給力,在業績預估中其描述“公司2017年由于客車市場從年初開始整體受補貼政策影響回升緩慢,加之乘用車客戶培育周期較長,目前大客戶尚在培育過程中,由此導致公司今年訂單不足;同時,鋰電池產品市場售價受補貼政策影響跌幅較大以及公司研發投入的增加,多因素影響使得公司本年業績同比大幅下降”,但沒想到2個多月后,成飛集成又把數據向下刷新,而這與突發的一場計提有直接關系。
1月13日,成飛集成還發布了一份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公告,當中顯示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鋰電”)按照存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對其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存貨進行減值測試,結果顯示中航鋰電2017年需要補提存貨跌價準備8400.57萬元,剔除沖減的1030.07萬元,該次存貨跌價準備預計將減少中航鋰電2017年度利潤總額7370.5萬元,對應減少上市公司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3685.66萬元。
此一時彼一時,需要大額度做跌價準備的中航鋰電,卻是此前成飛集成手握的明星公司。公開信息顯示,中航鋰電目前系成飛集成的直接持有58.83%的子公司,最早2010年成飛集成就是因為宣布收購中航鋰電而一舉實現了年度248%漲幅的驚人壯舉,這也使得成飛集成成為A股中“有鋰走遍天下”概念的代表。
不過從數據上看,中航鋰電的業績起起伏伏。2016年,中航鋰電實現營業收入14.21億元,凈利潤1.11億元;2015年營業收入10.03億元,凈利潤4683.01萬元;上述數據再對應成飛集成2016年21.97億元和1.38億元的營收和凈利潤,以及2015年16.23億元和8810.98萬元的營收和凈利潤,中航鋰電對成飛集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2014年,中航鋰電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4.06億元和-4332.6萬元;2013年的數據分別是2.63億元和-3507.64萬元;2012年、2011年、201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3億元、1.76億元、1.6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264.89萬元、230.43萬元、1656.18萬元。
山西證券近期的一篇行業研報就簡明扼要地對2017年鋰電池指數走勢做了梳理,其認為行業全年的波動主要系政策驅動,年初時由于補貼退坡對行業整體產生影響,一季度行業整體產銷冷淡。
2017年6月份工信部起草《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從新能源汽車數量和產業結構上利好行業整體發展。
9月份,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舉行,消息稱工信部也已啟動了相關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令鋰電池指數維持高位運行;而后的9月28日,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五部門聯合公布政策文件,雙積分政策落地,延期一年至2019年執行,疊加2018年補貼再次退坡傳言,鋰電池指數開始一路回調。
因此,站在風口浪尖的成飛集成,受行業波動牽制也就在所難免,其他諸如中信國安等動力電池產品毛利率也不約而同受到影響,在成飛集成多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也提到過行業進入洗牌期的情形,面對2018年新的市況,成飛集成表現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