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門:高空充電隱患多,居民可向有關部門舉報
運河區大和莊園東區的電動車充電樁安了一個多月,可去物業辦理充電卡的居民才十多戶。與充電樁的“冷清”不同,樓外面懸掛的電線卻很“熱鬧”。一些居民將電線從自家窗戶拉出來,給電動車“高空充電”。
在一些沒有安裝充電樁的小區里,高空充電的現象也不少見。這樣的充電方式看似“方便”,但在消防人員看來,卻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充電樁“閑置”樓外掛著插線板
5月23日,記者來到大和莊園東區,一進大門就看到居民樓外懸掛的電線,多的地方有四五根。有的電線直接從十幾層高的窗戶伸出來,旁邊就是天然氣管道。在小區里,掛在樓外的電線還有不少。電線的尾端都是插線板,有的插線板用塑料袋包裹著,有的裸露著,吊在樓邊的樹上或是纏在距離地面較近的排水管上。而一旁的墻面上“嚴禁高空充電”的紅色大字格外顯眼。
居民張女士說,去年就有人從窗戶處直接拉出電線,給放在樓下的電動車充電。充電結束后,掛在樓外的電線也不會收走。“也不知道這些插線板是不是通著電,萬一有孩子觸碰了插口,發生危險怎么辦。”
記者看到,每棟居民樓下都設有綠色充電樁。充電樁上,標明了收費標準和操作步驟,普通電動自行車充電每10分鐘約花費3分錢,充電5至6小時花費1元左右。記者轉了一遭,只看到一輛電動三輪車在用充電樁充電,其他車輛只是停放在那里。
居民:主要還是圖方便
說起居民高空充電的事兒,大和莊園東區物業人員也很無奈。上個月,物業找來合作企業,在小區內安裝了30多個便民電動車自助充電樁,可至今來辦充電卡的居民僅有10來位。這段時間,他們正在統計樓外掛線的情況,準備繼續對居民進行勸解。“有些居民認為用充電樁花費不透明,就不愿意用,還是扯根線充電方便。”物業人員說,他們本來計劃視情況增加充電樁,現在看來很難了。
記者走訪了萬泰麗景小區、水月寺小區、南新村小區,發現不少居民樓外都掛著插線板。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這樣充電比較方便。在一些缺少車棚和充電樁的老舊小區,這樣充電成了一些居民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如果小區里有充電樁,我們也會考慮去那兒充電。”不少居民這樣說。
萬泰麗景西區安裝了充電樁,但住在那里的李先生仍從家里扯線給電三輪充電。他覺得車放在自家樓下充電,自己用車方便,而且隨時能看到車,心里踏實。
“我的電動摩托車比較大,就算附近有車棚,我也很難進車棚去充電,還是從家里扯線出來充電方便。”一位家住水月寺小區的居民對記者說。
消防部門:高空充電隱患多
據了解,今年3月,市區鳳凰城B區的一戶居民從家里接出一根電線,在室外給電動三輪車充電時,三輪車突然起火。好在保安和居民及時發現,共同把火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受傷。
近些年,電動車起火事件在全國多地都有發生。消防部門曾做過實驗,電動車短路后30秒出現明火,3分鐘后火焰溫度高達1200攝氏度,其散發的有毒煙氣,如果人吸入3到5口,就會出現昏迷,甚至窒息死亡。
市公安消防支隊防火處宣傳科科長李璽峰表示,電動車不應在室內、樓道停放或充電,居民私扯電線高空充電也有很多隱患。首先,居民充電使用的電線質量參差不齊,長時間在室外風吹日曬,容易氧化發生漏電。另外,夏季雨水較多,這些電線易發生連電短路。如果這時電線旁存放著易燃可燃物,就很容易引起火災。
李璽峰建議,為了大家的利益和安全,居民應盡量使用室外充電樁為電動車充電。居民發現周圍有人為電動車高空充電或在樓道內充電時,可向小區物業反映,或撥打消防部門的火災隱患舉報熱線:96119。
相關鏈接:電動車充電有規矩
公安部于2017年12月31日下發《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
其中規定,對于有物業服務企業或者主管單位的住宅小區、樓院,物業服務企業、主管單位應當依據《物業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對管理區域內電動車停放、充電實施消防安全管理;對于沒有物業服務企業或者主管單位的,轄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指導幫助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確定電動車停放、充電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落實管理責任。有條件的住宅小區、樓院,應當結合實際設置電動車集中停放及充電場所。
另外,公民應當將電動車停放在安全地點,嚴禁在建筑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者為電動車充電。公民應盡量不在個人住房內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確需停放和充電的,應當落實隔離、監護等防范措施,防止發生火災。
對違反《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的行為,構成違反消防管理行為的,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處罰;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記者 劉冰祎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