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月22日,籌備已久的科創板終于迎來真正的啟航日,首批敲鐘的25家公司見證了科創板開市交易的歷史性時刻。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容百科技也來到現場,他們有幸(股票代碼:688005)搶到了科創板鋰電材料第一股。

以容百科技股東及監事會主席代表身份來到現場的還有一家非常年輕的基金——蔚來資本。這是成立不滿三年的蔚來資本迎來公開的首家被投企業IPO。
在蔚來資本CEO峰會上,容百科技董事長白厚善曾頗有感觸地表示:“非常感激蔚來資本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決定投資容百。” 據創業邦了解,蔚來資本于2017年參與容百科技的B輪融資。從第一次正式見面到完成交割只用了短短幾周時間。
敢下重注
注資容百科技時,蔚來資本成立還不滿一年,作為一家市場上新品牌的基金,就能如此堅定快速決策,投資一家處于專業度極高的領域的企業,足見其洞察力和自信心。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朱巖告訴創業邦:“蔚來資本勇于下注,跟我們在電池行業多年的理解和深度行研有關系。”
他們對鋰電池和產業鏈上下游的研究絕非停留在行研層面。朱巖加入蔚來資本之前,曾擔任青云創投的管理合伙人,是中國最早布局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的投資人之一。早在2010年時,朱巖就投資過一家叫Enevate的鋰電池公司。這家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以電池創新者聞名,其鋰離子電池快充能力是目前傳統電池的10倍,曾獲得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聯盟風投)、LG化學、三星、泰國能源巨頭Bangchak等投資方的基金加持。
2016年年底開始,蔚來資本團隊用了將近一年時間,幾乎跑遍中國大大小小略有知名度的電池廠和和材料廠商。他們并不否認,因為成立時間的關系,新生的蔚來資本已經錯過投資鋰電池單體廠商的最佳窗口期。因此,基金團隊開始將投資標的鎖定在電池上游的技術含量高、且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正極材料公司。
在遇到容百科技之前,他們也接觸過國內不少做正極材料的公司,但并未敢輕易下注。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朱巖和李斌結識了正在尋求B輪融資的容百科技,李斌在與白厚善見面后迅速就做出了投資決策。當時的容百科技正在跟多家投資方接觸,且估值不菲。彼時,他們研發的拳頭產品高鎳811材料正處于量產前夕,產品投放市場的接受度尚存在一定未知。
“我們當時考慮更多的是公司是否具備高成長性,是不是能夠爆發,如果公司有爆發前景的話,我們就愿意下重注,甚至可能不會把估值作為第一考量元素。” 在被創業邦問及,項目估值過高是否成為蔚來資本投資決策的障礙時,朱巖如是回答。
投資就是投人。蔚來資本管理團隊對白厚善的一致評價是“具備企業家精神”。白在鋰電材料的競爭者中確實有明顯的先天優勢,此人重視技術研發、懂管理、又擅長資本運作,跟蔚來資本搜尋的目標企業家存在較高吻合。“容百科技處于新能源車銷量攀升帶來的動力鋰電池及材料產業爆發前夕,他們以正極三元材料為突破口,切入了高端產業鏈。”朱巖表示,容百科技站在正確的產業趨勢之上。
最終,在估值并不低的情況下,他們果斷下注,跟海通新能源、北汽產投等近20家投資機構,共同支持容百科技完成金額達10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其中,蔚來資本在本輪的投資額度為2億元人民幣。盡管他們當時的投資額度并不占據絕對優勢,卻有幸成為公司有影響力的重要投資方之一。
“這是容百科技對蔚來資本團隊的高度認可。白總(白厚善)確實被很多基金追捧,他們也看中了蔚來資本的品牌以及在行業內的背書。如果蔚來資本投資容百科技,可能對其下一輪募資有很大幫助。” 朱巖介紹說。

獲得B輪融資之后,容百科技迅速成為國內第一家有能力量產高鎳811材料的公司,出貨量很快攀升至全球首位。寧德時代、比亞迪、LG 化學、天津力神、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比克動力等國內外知名大型鋰電池廠商均成為其重要客戶。這恰好印證了蔚來資本在投資決策委員會上的判斷。
再看蔚來資本,成立于2016年年底,當時正逢資本市場狂熱期,項目估值水漲船高,為了抓住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的部分先機,他們在此后的兩年也進行了密集的布局。
創業邦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在蔚來資本已投資近30家企業,涉及大出行、能源和科技三大領域。蔚來資本的人民幣基金采取跨階段的投資策略,相比之下,其美元基金更多關注早期項目。
兩三年時間,他們按照不同的時間節點,圍繞共享出行、智慧停車、自動駕駛、電池全生命周期應用場景等主題展現了先后布局。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它投資了Momenta,Pony.ai、嬴徹科技、主線科技和Innovusion、黑芝麻;在出行領域,押注了首汽約車、嘀嗒出行、愛泊車和中之保等;在能源和新材料方面,拿下容百科技、奧動新能源以及易騎換電;在車聯網領域布局了車聯天下和四維智聯。
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朱巖曾表示,業內一些知名的項目會主動愿意和我們合作,如果涉及投資的話,項目方也愿意給予更多的額度,因為他們更看重我們給予企業成長過程中提供的幫助。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蔚來資本已經在新能源產業鏈市場獲得一席之地。他們憑什么?
攢局高手
時間退回到兩三年前,蔚來資本乍一亮相時,這家有著強烈“汽車”基因的基金公司被很多人誤以為是蔚來汽車的戰略投資機構。其實,它跟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屬于平行級的兄弟公司,是一家獨立的財務投資機構,以追求超額回報為目的,并不承擔蔚來汽車的戰略投資使命,其被投企業不存在“站隊”嫌疑。
鮮為人知的是,蔚來資本的首支人民幣基金還是目前國內僅有的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瓴資本兩家頂級風險投資機構同時參與設立的市場化私募股權基金。紅杉和高瓴兩家基金此前也均深度參與了李斌創辦的蔚來汽車和摩拜單車(現為美團單車)等項目。由此可見李斌在資本市場得到的認可。
有抱負、敢做、謙虛、能聚人、善成就他人,這是張君毅對李斌的描述。“李斌最大的強項是能把不同領域的優秀者聚在一起,這一點很重要。”張君毅加入蔚來資本之前為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的全球合伙人和汽車行業負責人,曾幫不少基金完成超過50筆的投融資或并購交易,并且在優信拍、汽車之家、易車合并、瓜子二手車等多個案子上跟李斌和紅杉均有交集和合作。所以,當獵頭找到張君毅時,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蔚來資本。
為了進一步增強蔚來資本在投后管理和并購方面的經驗,李斌還如愿邀請到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菲亞特動力科技亞太區總裁余寧加入。這是一位老汽車人,其職業生涯從工程師起步,經歷了幾乎整個汽車產業鏈,既做過產品開發,項目管理,又做過全球供應鏈開發,采購和銷售。在吉利時,他主要負責國際兼并與收購、Volvo聯盟、新能源汽車、領克開發與臺州制造基地等業務,并完成了馬來西亞寶騰汽車、英國蓮花汽車、美國Terrifugia飛行汽車、韓國LG電池生產線、以及戴姆勒奔馳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并購案。
朱巖、張君毅和余寧三位不同背景的管理合伙人聚齊之后,他們逐步達成一項共識:相互之間必須吵架,讓不同聲音傳遞出來,從而實現價值觀的相互認同。

由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豪華團隊的組建可見,“攢局者”李斌并非浪得虛名。在蔚來電動超跑EP9全球首批車主名單中,也可看到李斌強大的朋友圈,首批車主包含馬化騰、張磊、雷軍、劉強東等人,他們均為李斌的早期投資人。
李斌確實是個成功率極高的“高產”創業者。他先后創辦的易車、易鑫、蔚來汽車等3家上市公司均未離開過汽車老本行。而易鑫、蔚來汽車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便成功IPO。再比如,他創造的摩拜單車(現美團單車)用了不到兩年時間獲得10億美金融資,曾一年獲得五輪融資,僅E輪就融資6億美金,打破行業多項融資紀錄。李斌被稱為“出行之父”跟如上業績都不無關系。
主線科技CEO張天雷跟李斌同處清華、北大校友圈,前者為蔚來資本投資的創業者,他們做的是一家基于AI和智能駕駛算法的公司。張天雷提到蔚來資本的攢局能力時有說到:“這件事情存在馬太效應,開始干得順,后面就越干越順,成功概率就很高,可能跟William(李斌)的朋友圈質量也有很大關系。”
創造大項目
蔚來資本更高級的攢局玩法是創造大項目。
基金成立后,有了足夠多“子彈”的他們獨樹一幟地打出了“根植大產業、創造大項目”的響亮口號。
所謂的“大產業”是指伴隨著指新能源汽車的出現,汽車產業朝著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和聯網化的方向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出行變革、物流變革和能源變革等變革中的產業機會。余寧告訴創業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由汽車、新能源、科技、互聯網及出行等若干個萬億級市場疊加而成。”

提到“創造大項目”時,張君毅有提到蔚來資本的“大局觀”和“終局觀”。他所謂的大局觀是指,考慮是否投資某家企業時,將項目放到汽車產業鏈中思考,而非簡單地只看企業本身。終局觀則意味著,其投資布局的前提是對未來十年的產業預判,以此為基礎,進行提前布局,必要時主動創造項目,而不是被動等待項目上門。
“我們攢局的時候,會考慮這件事的成功要素是什么?需要跟什么樣的合作伙伴,這個時候我們出錢、請人,然后給創業團隊足夠的激勵,后續再不斷支持團隊成長。”張君毅在一次媒體專訪時有提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蔚來資本投資組合中的嘀嗒出行、首汽約車、廣汽蔚來、嬴徹科技等項目,都算“創造大項目”的范疇。“蔚來資本的每一個同事都在創造項目,但到目前為止,李斌創造的項目比較多。”張君毅告訴創業邦。
拿嘀嗒出行來說,李斌早在易車網時代就對其注資。去年,在嘀嗒出行CEO宋中杰的邀請下,他開始擔任嘀嗒出行的董事長。李斌目前很少擔任被投公司的董事長職務。“他的加盟,為嘀嗒出行長期戰略的制定,以及在整個大出行生態的建立、協同和整合等方面,都會帶來長足的進步和優勢。”
嘀嗒出行是國內第一批做順風車業務的公司。2014年底,在北京三元橋的昆侖飯店,李斌第一次見宋中杰,雙方聊了一個小時。李斌說他看過很多順風車項目,然后興奮地來了句:“老宋,咱們就一起干吧。”當時是2014年年底,宋中杰一度有些疑慮:“這么快,到底靠不靠譜?”
后來網上搜索后才知道,原來李斌是易車網的創始人。讓宋中杰出乎意料的是,在一周后的飯局上,雙方正式達成投資協議,再過一個月,投資款到賬。
深度接觸下來,宋中杰得知李斌是個老汽車人,自2000年創辦易車后的創業、投資均未離開汽車老本行。他觀察到,2014年年底投資嘀嗒時,李斌已經對汽車大生態有著較深度思考,也開始圍繞汽車產業鏈做了密集布局。其后,他投資的項目逐步涵蓋到汽車媒體、汽車交易、汽車金融、汽車后市場、整車、出行服務以及汽車周邊服務等領域。
據新芽的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開始到2017年間,李斌共投資超過40億美元,布局了30余家互聯網汽車服務公司或產品,涉及造車、購車、用車和汽車后市場等車輛的全生命周期。其中,蔚來汽車、摩拜單車是李斌在2015年左右創造的典型項目。
宋中杰告訴創業邦,嘀嗒出行進入出租車領域,其實離不開李斌的推動。兩年前的市場現狀是,野蠻生長的滴滴試圖顛覆出租車公司,并未意識到合規合法的重要性。而這點恰恰是李斌在創造摩拜單車時非常在意的一點。“William(李斌)之前也說過幾次(做出租車業務),我也是逐漸意識到做出租車業務的深遠意義。”
宋中杰清晰記得,2017年5月國慶假期期間,李斌再次給在蘇州度假的宋中杰通電話強調出租車業務的重要性。那次他們聊了兩個多小時。李斌還算了一筆賬:按照中國有140萬有牌照的出租車、260萬出租車司機來算,假如一天有6000萬的訂單,每年起碼有20萬億元的流水。“目前還沒有公司服務出租車人群,沒人做它的移動化,實在太可惜了,我們應該承擔起這個社會義務和社會責任。”這讓宋中杰再次確信了做出租車業務的必要性,并直接促成了嘀嗒出租車業務的測試上線。
那次對話,宋中杰和李斌討論最多的是未來出租車出行的終極業態到底是什么?他們其中的一個重要結論是:未來的出租車出行場景一定是揚招和網約的結合。這個結論決定著嘀嗒出行在后期產品設計方向進行不少創新嘗試。
如何讓嘀嗒發展起來又避開競爭?張君毅也有很多深度思考。他告訴創業邦,嘀嗒出行最早轉型做出租車時,最大的壓力不是轉型本身,而是剛推廣時遭到司機強烈反對。嘀嗒從助力出租車行業復興的社會責任角度考慮,做出“絕不做快車和專車、只做巡游出租車的網約化平臺”的重要承諾。所以,至今嘀嗒出行的業務非常專注,只有順風車和出租車兩大業務,如今已經贏得越來越多出租車司機的信任和支持。

“我們應該站在更長遠的角度理解未來汽車行業的變革。如果只是把出行公司做成出租車公司,其實沒太大意義。應該有終局觀思維,考慮車輛使用、服務、停車等一系列連帶問題。”張君毅表示。
在他看來,出行市場還有一個被市場忽視的問題是,除了投資能獲得回報外,還要考慮的是不能給政府、社會等帶來壓力。“一些人投資是賺到錢,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基金的被投企業或周邊都吃虧了,甚至產生了社會的負效應,這種項目我們也不做。”張君毅特別提到,李斌是一個愿意讓他人得利的人,這是投資人和投資家的區別。
李斌喜歡下棋。“我做這個事的時候,就已經想了幾十步棋。到目前為止,基本是按照當時的想法在布局。”談到創辦蔚來汽車時,李斌曾如是回答。他善于提前布局和產業鏈布局。
蔚來資本創造項目時并非一步到位,而是一步步往前推進,遇到市場行情變化和出現問題時,再不斷調整策略和慢慢勾勒。包括首汽約車、Momenta等案子均是如此。比如,他們幫助首汽約車平衡自有及加盟的結構,后者平臺用戶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突破5300萬人,市場份額已經達到整個行業第二名。同時,首汽約車已經在上海和深圳兩個城市實現盈利。而Momenta在蔚來資本的建議和幫助下,作為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獲得高精地圖測繪資質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
“我們要做有重大影響力的小股東。小股東意味著不去越權干涉大股東和企業家,但我們要用基金的影響力和朋友圈的聚合力幫助公司。”張君毅告訴創業邦。蔚來資本非常強調投后賦能的價值,而在車企深耕多年的余寧正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蔚來資本希望以資本為紐帶,將不同資源聚集在一起,他們打造的藍天聯盟將車企、供應商和服務商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各個鏈條上的企業鏈接在一起,聯盟中的企業是競合關系,這將逐步成為蔚來資本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他們認為,未來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將會是聯盟與聯盟間的競爭,同樣在基金涉及的其他投資領域也將積極尋找朋友圈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