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1月4號,億緯鋰能發文公布,將在荊門投資年產152.61GWh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對于億緯鋰能的再次出手,映射著市場中最耀眼的鋰電板塊,擁有萬億的市場前景,上演著多方鏖戰。
億緯鋰能再次出擊,投資152.61GWh鋰電項目
早在10月28日,億緯鋰能就與成都管委會簽署的《億緯鋰能50GWh動力儲能電池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發揮各自優勢,在鋰離子電池生產和研發領域開展良好合作。
而11月4日晚間,億緯鋰能的再次發文無疑是火上澆油。公告稱在荊門市掇刀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5.21億元,征地約3000畝,建設年產152.61GWh的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對于荊門項目的投資,億緯鋰能表示,是為了更好地抓住動力儲能電池的市場機遇,擴大動力儲能電池產能規模,優化公司產業結構。但行業各大企業則將公告看作是拉開萬億市場群雄鏖戰的序幕。
億緯鋰能出擊的背后,是萬億市場下的群雄鏖戰
當下,鋰電產業鏈依然是市場中最耀眼的板塊,這里有成長有確定性,還有萬億起步的市場前景,全市場無出其右。由于鋰電項目短期、長期的邏輯都比較清晰,現在產業鏈各階段上都有公司巨額投資。
據悉,億緯鋰能成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歷經20年快速發展,躍然成為鋰電池的龍頭企業。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以億緯鋰能、寧德時代、中航鋰電等為代表的鋰電龍頭公司已經宣布了進行合計高達千億元的投資項目。在前所未有的產業投資推動下,鋰電池板塊再度獲得市場追捧,并開始形成“融資-投資擴產-股價上漲-繼續融資”的良性產融循環。這是一個沒人能夠拒絕指數級膨脹的“蛋糕”。從終端的造車廠商,到中游的鋰電等供應鏈,再到上游的鋰礦等原材料,所有人都在奮力奔跑。
寧德時代:11月5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公告稱,擬在貴州省貴安新區投建貴州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制造基地一期項目,投資額不超過70億元;另擬在福建省廈門市投資建設廈門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一期),項目總投資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的投資及擴產動作頻頻,已陸續發布了6份鋰電項目投資建設公告,落地選址包括宜賓、肇慶、宜春、宜昌、貴州及廈門六地,項目涉及的領域涵蓋了動力及儲能電池、電池材料及回收業務,總投資額約為845億元。
中航鋰電:今年8月,中航鋰電與合肥市簽署投資協議,中航鋰電5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產業基地項目正式落戶合肥長豐縣。合肥基地項目總投資約248億元,建成達產后年產能50GWh。其中,本期開工建設項目投資100億元,建成達產后年產能20GWh。中航鋰電是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及相關集成產品和鋰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市場應用開發的企業。
比亞迪:11月1日,比亞迪宣布,在港股發行5000萬股H股,將融資138億港元。同時,比亞迪在公告中指出,將持續加大動力電池的產能布局,推動中國動力電池向全球汽車廠商的輸出。
贛鋒鋰業:8月5日,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以自有資金投資84億元,建設年產15GWh新型鋰電池項目。
贛鋒鋰電擬在江西新余高新區投資30億元建設年產5GWh新型鋰電池項目;擬在重慶兩江新區新設獨立法人主體項目,投資54億元建設年產10GWh新型鋰電池科技產業園及先進電池研究院項目。贛鋒鋰業指出,該項目的的實施有利于提升公司在鋰電池領域的生產規模、市場份額和研發能力,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推動公司業務發展,符合公司全體股東的利益。
國軒高科:8月28日,國軒高科發文,公司全資子公司國軒電池擬以自有和自籌資金不超過2.6億元投資建設國軒1GWh高性能電芯項目。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人民幣6億元。
國外:今年7月,韓國動力電池巨頭LG化學宣布,計劃在10年內斥資1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億元855億元)投入電池行業,產能目標將增長超225%。
韓國的另一電池巨頭SK創新也披露了擴產計劃,到2025年擬將電池產量提高至200GWh/年,較此前宣布的2025年125GWh的目標,提升了60%。三星SDI正考慮在美國建設一個電池工廠,擬投資至少3萬億韓元(約合26.2億美元)生產動力電池,并投資至少1萬億韓元為Rivian生產電池。
總結
在全球新能源大潮之下,上游的動力電池、鋰資源等領域的景氣度大概率將繼續保持,業績增長確定性仍非常高。億緯鋰能的再次出擊,也反映著全球新能源市場將邁入新增長階段,行業內各企業都想在此戰略部署更多,以便從“蛋糕”中盡可能分得更多。未來將會呈現成怎樣的局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