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9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1821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了37%。這也意味著,每賣出三輛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
數據來源:新華社快報
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也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總裝機容量超過了150GWh。如果再考慮到當前國內大量存在的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各類電池容量難以估量。
動力電池無序膨脹,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尤其是傳統燃油車車主的質疑。畢竟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在車輛報廢或受損害的時候,會引發更嚴重的環境問題,為什么就偏偏要發展新能源汽車呢?今天我們就來關注一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問題,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看法。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環境危害是什么?眾所周知,燃油車使用的大量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引發溫室效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不僅會引發酸雨和光化學煙霧,還會對非機動車駕駛員帶來嚴重的健康危害。
如今新能源汽車大量采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雖然比起傳統的鎳鎘電池和鉛酸電池環保了一些,但其使用的大量重金屬物質,最后可能產生鋰鈷氧化物、二氧化氯、氧化鋰、氧化鎳等有毒有害物質,依舊會對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危害。
其次,如何將各類機動車使用帶來的負外部性降到最低?那就是做到有序排放,有序管理。但這點對燃油車來說非常困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今我們的排放指標已經升級到了國六b,但滿大街跑的國三國四標準車輛能回爐重造,裝個三元催化器或是顆粒捕捉器?那顯然不現實。只能通過提高燃油環保指標,以及鼓勵老舊車型報廢的方式提高機動車的排放水平。
但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使用管理,就方便得多了。同樣舉個簡單例子,電動自行車換電瓶,以舊換新能折抵將近三分之一的價格,所以大家都愿意電池以舊換新。同樣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也有一系列回收再利用措施。
按照GB/T 34014-2017《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每塊動力電池都有“身份號碼”。按照GB/T 34015-2017《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 余能檢測》,我們可以將回收的電池做梯次利用:
電池容量60-80%的電池作為發電站、5G基站的儲能電池使用,電池容量20-60%的電池作為路燈照明、家庭儲能的備用電池使用,電池容量在20%以下時,電池才算完成一個輪回,進行GB/T 33598.2-2020《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 材料回收要求》回收利用,新的動力電池也就由此產生,這樣也能進一步降低動力電池的成本。
最后,如果大家仍然對新能源汽車持有偏見,認為新能源汽車前景有限,或氫能源才是汽車的未來等等。那么大家不妨考慮一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為了擺脫技術壟斷,專利壓榨,那么發展氫能源技術,我們豈不是從一個火坑,跳到了另一個火坑?在外方出技術、中方出市場的合資車階段,每年都有大量的技術專利費外流。
只有繼續發展混動、純電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我們才能繞開發達國家利用“碳排放”對我們的限制和打壓,才能把汽車行業利潤留在國內,甚至用產品去撬開國外市場的大門!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燃油汽車到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環保問題仍然存在,我們只能從政策的角度去完善、規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降低動力電池帶來的負外部性危害。但是結合我們國家汽車行業的實際情況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事業,又是那么地必須和迫切!對于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家又是如何看待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