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歐洲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更傾向于采用所謂“高端”的三元電池,而對“低成本”的磷酸鐵鋰電池不屑一顧,其市場份額只有不到10%。不過,隨著市場風向的轉變,這一局面正在被加速改寫。
8月中旬,歐洲首個GWh級磷酸鐵鋰電池工廠在挪威南部城市阿倫達爾投產,該工廠年產量可達300萬個磷酸鐵鋰電芯,設計總產能1GWh。據了解,該工廠由挪威莫羅電池公司出資建造并運營,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向客戶交付首批電池,該公司還計劃未來在該地區再建造3座電池工廠。
電池中國注意到,在此之前兩個月,歐洲電池制造商ACC今年6月已經暫停了其在德國和意大利兩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建設,并決定放棄原來的三元電池路線,轉變為采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路線。
實際上,歐洲電池廠商并不是今年才開始瞄向磷酸鐵鋰。早在2022年9月,塞爾維亞電池公司ElevenEs就已開發出歐洲首款全尺寸磷酸鐵鋰電池。去年4月,ElevenEs宣布其磷酸鐵鋰電池工廠投入運營,工廠規劃年產能8GWh,計劃在2024年生產500MWh磷酸鐵鋰電池。
截至目前,不少歐洲車企都將磷酸鐵鋰電池納入其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中。今年7月,法國汽車巨頭雷諾一舉簽下39GWh磷酸鐵鋰電池訂單,這批電池將被用于配套其旗下約60萬輛電動汽車。據悉,雷諾旗下電動汽車業務部門Ampere將與LG新能源和寧德時代合作,計劃在歐洲建立磷酸鐵鋰電池供應鏈。
此外,梅賽德斯-奔馳計劃自2024年起,將在其下一代電動車型中全面引入磷酸鐵鋰電池;斯特蘭蒂斯計劃在歐洲推出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希望到2024年將動力電池成本降低40%以上,到2030年再降低20%以上;大眾汽車宣布會將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其入門級電動車型的首選能源方案。
01
750GWh市場需求
在當下強調性價比的電動汽車市場上,動力電池逐漸向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磷酸鐵鋰電池傾斜,已經是大勢所趨。相比三元材料,磷酸鐵鋰具有安全性更高、經濟性更優、壽命更長等諸多優勢。據業內機構測算,到2030年歐洲動力和儲能電池總需求將達到1500GWh,其中約有一半即750GWh的電池將采用磷酸鐵鋰路線。
斯特蘭蒂斯CEO唐唯實直言,他們需要并將使用磷酸鐵鋰電池,認為它(磷酸鐵鋰電池)在成本方面更有競爭力,可以為中產階層生產價格更實惠的車輛。而且這種電池還具有長壽命和高熱穩定性的特點,有助于為客戶提供高品質和經久耐用的電動汽車,其范圍涵蓋B級到C級區間的轎車、跨界車和SUV。
磷酸鐵鋰電池確實非常受市場青睞。在中國市場,當前磷酸鐵鋰占有率幾乎已經達到三元電池的兩倍。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約203.7GWh。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71.1GWh,占比34.9%,同比增長19.3%;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132.5GWh,占比65.1%,同比增長32.8%。
“盡管三元鋰電池在能量密度上有優勢,但在成本控制和安全性的考量下,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家將磷酸鐵鋰電池作為首選方案。”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磷酸鐵鋰電池將繼續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實際上近年來借助技術創新,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電池的能量密度差距也在不斷縮小。比如,國軒高科磷酸鐵鋰電芯能量密度已超過210Wh/kg;寧德時代推出的磷酸鐵鋰神行電池PLUS,系統能量密度達到205Wh/kg;比亞迪第二代刀片電池的系統能量密度有望達到190Wh/kg,這使得車輛續航能力有望突破1000Km。
02
磷酸鐵鋰新藍海
行業周知,目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全面完善的磷酸鐵鋰產業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表示,在經濟型的磷酸鐵鋰電池上,從材料開始99%以上都掌握在中國企業手里。因此,歐洲車企大范圍“倒戈”磷酸鐵鋰電池,雖然也試圖建設自己本土的工廠,但是在短時間內不得不依賴中國廠商。
當下,中國企業正在加碼布局歐洲磷酸鐵鋰電池工廠。今年7月遠景動力位于西班牙的電池工廠開工,該工廠將研發生產最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2026年投產后將成為其歐洲首個磷酸鐵鋰電池工廠。去年9月,國軒高科在歐洲首個電池基地產品在德國哥廷根工廠下線,總計產能規劃20GWh,包括磷酸鐵鋰等產品。
作為歐洲車企客戶最多的中國電池廠商,目前寧德時代已經在其歐洲工廠規劃產能超100GWh。去年9月寧德時代表示,將在德國和匈牙利的工廠生產基于磷酸鐵鋰材料的神行超充電池。去年11月,寧德時代與斯特蘭蒂斯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在歐洲當地向斯特蘭蒂斯供應磷酸鐵鋰電芯和模組,雙方還探討成立合資企業的可能性。
不僅是電池廠商,中國材料廠商也紛紛向歐洲挺進。比如,今年4月,湖南裕能公告擬在西班牙設立項目公司,計劃投資1.2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82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今年6月,恩捷股份表示擬在匈牙利投資建設第二期濕法隔離膜工廠,總投資預計約4.47億歐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規劃年產能約8億平方米。
對于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布局,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評論稱:“由于特斯拉帶動了電動整車的價格競爭,根據整車廠商的價格差異化策略,中國電池企業有望瞄準除中國市場以外的全球其他市場,尤其是在磷酸鐵鋰電池使用率較低的歐洲,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力產品,開辟出一片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