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駛上路還需要政策補貼更給力


鋰電世界 目前海南省財政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對象集中在公司和單位,盡管有些消費者想購買新能源汽車,但個人消費補貼政策尚未成熟,電動汽車價格又居高不下,導致消費者望而止步。
●純電動汽車的產業鏈短,技術不夠成熟,導致企業大規模量產受阻;目前海南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購買成本偏高、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民建海南省委建議,廣納汽車行業人才,調整人才培養結構。一方面要利用特殊的人才政策、利用一汽的企業優勢來招納高層次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海南省高校資源,加大力度培養電動車技術人才發揮產業優勢。
建議出臺一攬子針對性優惠政策,對新能源電動公交車、出租車實行運營補貼。對私人購買電動轎車除給予購買補貼外,還應考慮日常充電電價補貼,電價不高于居民電價
在今年2月舉行的海南兩會上,代表、委員認為,應對“霧霾圍城”,海南要未雨綢繆,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進程。
其實,早在幾年前,海南省便已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效果如何?新能源汽車技術夠不夠成熟?市民是否能開得起?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展開了調查。
島上適合開新能源車
汽車尾氣的大氣污染貢獻率居高不下;海南的地域范圍相對較小,適合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應用;但推廣面臨較大困難
據了解,2006年~2014年,海口市機動車保有量由19.4萬輛增加到52.8萬輛,對PM2.5的貢獻率高達29%,對空氣中氮氧化物的分擔率超過90%。
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岳平說,機動車尾氣是影響海南省空氣質量的主要成因之一,其貢獻率居高不下,大規模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保持海南優質空氣質量水平的關鍵舉措。
今年,民建海南省委的提案認為,汽車產量的增加對空氣污染治理帶來嚴峻挑戰,能源結構的調整是治理空氣污染的有效手段。在海南省機動車保有量不斷激增的情況下,海南要未雨綢繆,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進程。
民建海南省委分析,海南地域范圍相對較小,整個海南島東西和南北走向基本在400公里之內,就目前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而言,非常適合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應用,也有利于充電網絡的布點和建設。
早在幾年前,海南省已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但推廣面臨較大困難,不僅電動汽車市場冷清,個人消費啟動緩慢,而且消費市場不成熟,電動汽車技術水平也不高。業內人士認為,這些難題的破解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發力。
技術不成熟,投放量少
應加強新車型式核準、生產一致性檢查和在用車的符合性檢查;通過稅費和法規行政手段,從銷售、使用環節保障新能源車的合理消費與積極使用
在海口,當記者問“您會不會買電動汽車?”時,接受采訪的大部分市民明確表示不考慮購買或者持有觀望態度。有的市民直言:“現在的電動汽車技術不成熟,動力小跑不快,爬坡困難,不僅充電難,而且價格也不便宜,不考慮買電動汽車。”
在海口多家汽車4S店記者發現,盡管商家打出打折優惠的橫幅,但前來詢問、購買的人并不多。一位汽車銷售顧問向記者說:“我們推出一些降價促銷的舉措,舉辦車展,銷售效果依然不理想,電動汽車配備措施不到位、行駛中故障多、車型少等諸多因素導致市民不愿意購買。”
江淮、江鈴、奇瑞、比亞迪等多家汽車經銷商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這些汽車品牌都有自己的電動汽車,但是目前投放到海南市場上來的卻很少。
作為有生產新能源汽車資質的企業海馬汽車,在海口投入示范運營的純電動車數量約達200多臺,但是也遇到了發展瓶頸。
“推廣純電動汽車的一大瓶頸是產業鏈短,技術不夠成熟,導致企業大規模量產受阻;另一方面,電池價格高以及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導致推廣困難。”海馬汽車相關負責人認為。
如何突破企業遇到的瓶頸?民建海南省委建議,廣納汽車行業人才,調整人才結構。一方面要利用特殊的人才政策、利用一汽的企業優勢來招納高層次技術人才,加大海外人才引進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海南省高校資源,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大力度培養電動車技術人才,使海南省具有一批在全國范圍內頂尖的新能源車技術人才,確保技術開發工作順利開展。
同時,對省內新能源汽車骨干人才給予獎勵。對省內從事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帶頭人,給予每人每年一次性資金獎勵。
民建海南省委建議,新車型式核準、生產一致性檢查和在用車的符合性檢查,都應是政府部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的主要方向和內容,以確保新能源車質量可靠。在此基礎上,政府相關部門通過稅費和法規行政手段,從銷售、使用環節保障新能源汽車的合理消費與積極使用。
使用成本有優勢,購買成本偏高
目前海南省財政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對象集中在公司和單位;應加大政策扶持,實施購買和運營補貼政策
對于電動汽車的好處,海南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認為:“純電動汽車從碳排放、單車行駛里程和出勤率等方面都優于傳統的汽油、柴油車,具有環保節能優點。”
海馬汽車新能源汽車部技術人員給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以海馬汽車生產的一款新能源出租車為例,充一次電可跑約150公里,總成本才14.4元左右。
據機動車行業人士計算,以保有量較大的A級家用轎車為例,跑150公里大約需要10升93號汽油,按每升6.99元/升計算,成本約為73元,遠高于電動汽車。
那么,新能源車有這么多節能環保優點,為何推廣并不順利?業內人士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補助政策缺位。
據了解,目前海南省財政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對象集中在公司和單位,盡管有些消費者想購買新能源汽車,但個人消費補貼政策尚未成熟,電動汽車價格又居高不下,導致消費者望而止步。
據介紹,更換電池成本很高,幾乎占到整輛新能源汽車開發成本的1/3,甚至更高。
民建海南省委表示,目前海南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著購買成本偏高、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短期內難有較大改善。
對此,民建海南省委建議,要發揮產業優勢,在政策上給予更大力度的傾斜和扶持,出臺一攬子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對新能源電動公交車、出租車實行運營補貼。對私人購買的電動轎車除了給予購買補貼之外,還應考慮日常充電電價補貼,電價不高于居民電價。
充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善
基礎設置領域沒有形成良性競爭局面,應鼓勵外資或民營資本參與,在全省范圍盡快普及充電站和充電樁
海口某4S店老板向記者表示,假如能夠拿到政府補貼,購買新能源車的綜合成本跟普通中低檔轎車差不多。但是目前海南的充電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也直接影響新能源車推廣。
海口公交集團相關人士透露,純電動公交車充滿電后的續航里程可達120公里左右,但是在投運兩年左右,電池續航能力就會開始下降,甚至會下降至80公里左右。
“現在充電設施這么少,不像加油站那樣數量眾多,萬一車跑到半路沒電可充,那麻煩可就大了。”岳平對電動汽車充電問題表示擔憂。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涉及購買、使用、管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領域和環節,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關鍵因素。
民建海南省委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各個環節都有很多企業參與,唯獨基礎設置領域只有國家電網、普天和南方電網等少數企業參與,沒有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應該鼓勵外資或民營資本參與,在全省范圍盡快普及充電站和充電樁的布局。
據悉,海南預計到2015年投放新能源汽車1萬輛,海口計劃2013年~2015年推廣新能源車5000輛。海南省有關部門正在協調南方電網做好全省充換電站建設規劃,在海口、三亞率先建設充換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