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時刻魯冠球尋求突圍 經濟起飛如何跟進?


鋰電世界 見到魯冠球時,他剛從外地回來,白襯衫、藍西褲,手上還拿著一疊材料。
魯冠球身邊有一支特殊“部隊”,他們的任務就是每天從各個渠道搜集信息,“現在的經濟環境太復雜了,要掌舵就必須清楚國內外經濟形勢。我經常放下其他工作求證信息,即便如此,還是一頭霧水,有時看不清前路的方向。”
萬向集團經歷了40多年發展,是中國最穩健的民營企業之一,但在全球經濟的浪潮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現顛簸。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讓身經百戰的魯冠球也感到了緊張。
記者問魯冠球,萬向是否先于其他企業感知到金融危機的到來,他回答說:“不知道!要是早知道,現在就在數鈔票了。”
2008年秋,危機來襲
僅一支股票市值損失130億,兩個月訂單銳減1/3
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從9月16日開始,電視里充滿了全球股市大跌、經濟重挫的新聞。
坐在辦公室里的魯冠球,內心非常不安。
隨后幾天,來自全國各地報紙、雜志、電視臺,不同媒體開始蜂擁而來。市里、省里、國家的相關領導也一批批前來調研。
“股票真的是慘不忍睹,單”萬向錢潮”一支股票,與2007年最高峰比就損失了130億元市值。”魯冠球說,股票損失還是紙上富貴,但訂單每個月的減少,才是實打實的心痛。
兩個月后,萬向的訂單縮減了1/3。
同時,匯率波動輕輕松松吞掉了企業利潤。“比如太陽能7月份已經完成了全年利潤指標,由于匯率的變化8月份開始又把利潤”吐”了回去,合同早就訂在那里,虧本也得發貨,萬向不能不守信用,否則,到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你就沒市場了。”
2008年,在魯冠球的目標里,萬向將達到520億元的產值,但實際情況是,只完成了463.6億元,足足少了50億元。
2009年春,最困難的時刻
魯冠球也要給自己壯膽,萬向開始調整投資方向
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時候。
2009年新年剛過,淅淅瀝瀝的陰雨,寒意滲骨,魯冠球一到辦公室,就看到了前一季度的數字汽車零部件出口下降50%。[NextPage]
這年春天是萬向40周歲生日,但訂單的繼續下滑,讓魯冠球高興不起來,“當時說不慌那是給自己壯膽,給員工信心,我搞企業40年,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那年3月,魯冠球赴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溫家寶總理會見浙江代表團時,特意在魯冠球身邊停了下來:“現在訂單情況好不好?”
魯冠球向溫家寶總理匯報了萬向電動汽車的相關情況,并表示在經濟危機的當口,萬向將破例舉行一個奠基儀式,以提振大家信心。
溫總理很高興:“你搞一個簡樸的慶祝儀式,我提前給你祝賀!”之后,他又為萬向總結了“艱苦創業、大膽創新、克難攻堅、勇往直前”的16字精神,鼓勵企業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總理說:“我以為這不僅是萬向精神,也是浙江精神。”
那天,魯冠球還提了幾個建議,如出臺鼓勵企業并購的優惠政策、加大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后面的日子里,這些都變成了事實。
當年4月25日,萬向純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產基地奠基,魯冠球搞了個熱熱鬧鬧的儀式,并破例發言。“信心很重要,要是連我都沒信心,我們3萬多員工怎么辦。”
魯冠球說,環境變了,時間不能等,要調整。萬向集團開始調整投資方向,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確定為重中之重的發展方向。
[---分頁標志符---]
2009年下半年,迅速恢復體能
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后,依然不敢放松
2009年,萬向做了很多事。
奠基的純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產基地在年底就實現了試生產;萬向太陽能、風能等再生清潔能源在國際國內都有突破;收購美國Vista—Pro公司,促進了產業升級;投資的120萬噸硝酸鉀(鈉)項目等在新疆正式投產……
魯冠球說:“危機中,很多人開始縮手,但我要伸手。”那一年,萬向榮獲了國家創新型企業的稱號。
更重要的是,大環境在變好。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宏觀調控政策陸續放松……很多舉措或許不能徹底治療這場疾病,卻給了企業喘氣再發展的機會,加上萬向逆勢并購,2009年下半年,萬向迅速恢復體能。
不過,這并沒有讓魯冠球放松警惕,[NextPage]“金融危機就像一場積攢已久突然爆發的病毒性感冒,想用抗生素強壓,雖然一開始起了點作用,但后面卻爆發出一系列問題,我認為,這場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
魯冠球說,2008年金融危機讓他學會了一點全球經濟瞬息萬變,熱的時候尤其要謹慎。
“2008年汶川地震,死傷無數,在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的同時,我們應該想想如何加強抗震。企業也是一樣,我要做的,不是去預測什么時候地震還會來,而是將企業修固好,地震來了,我們能夠平安度過。”
對話
現在應該思考的是新一輪經濟起飛時
我們靠什么跟上去
記者:您曾經說過,金融危機讓企業成熟,這種成熟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魯冠球:越是高技術就越有高風險,越是高效益也越有高風險。做不做?做到多高多大?關鍵看我們承受風險的底線在哪里。
除了進行業務分析以外,我們的底線就是要設置“防火墻”隔離風險,萬一造成損失絕不會影響到集團的整體經營。
這些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適應變化就要不斷調整、轉型。要競爭眼前市場,同時準備對未來市場做出調整。
記者:作為一家大型企業,萬向的調整是否更艱難?
魯冠球:萬向確實積累了一定實力,但永遠不能忽視調整。只有學會調整,企業才會“長壽”。
別看萬向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大有大的難處,大有大的風險。在這次“金融海嘯”中,那么多大企業都不行了,這對萬向來說都是教訓。
在順境時,最容易得意忘形,因此,成功有時可能是最大的危機,而在逆境時,化解危機倒是最好的學習和成長,一定要增強信心,不可忙亂。
我常講,怨天尤人沒有出路,消極悲觀走向死路。
記者: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您如何看待?
[---分頁標志符---]
魯冠球: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產能過剩,出口和消費不足,究其原因是結構性的問題。
全球經濟什么時候復蘇誰也說不準,但是,靠什么引領復蘇已經形成共識,那就是科技創新。現在,我們思考的不是經濟什么時候好轉,而是新一輪經濟起飛的時候,我們靠什么跟上去。
2008年金融危機推動中國加快經濟轉型
2008年,由美國次貸風波引發的全球金融[NextPage]危機第一次讓中國感受到了“蝴蝶效應”的可怕。前一分鐘我們還在考慮如何抑制經濟過熱,后一分鐘卻突然面臨如何促增長的難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使我們很少有機會直面這樣的危機,尤其是最近10年,人們習慣了每年GDP超過8%,習慣了超過實體經濟增長速度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生錢游戲,習慣了投機和一夜暴富的神話……
唯一能借鑒的似乎只有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但它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顯然不是同一個等量級。
缺乏經驗積累,并且問題還首先爆發于中國并不擅長的金融領域,但我們必須應對。
2008年11月,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十項措施。隨后,中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紛至沓來
大規模的財政投入和結構性的減稅,促使企業恢復活力;
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在改善民生的同時,增強民眾消費能力,擴大內需;
大力度地加強科技支撐,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大范圍地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特別是發展新興戰略產業,期望以此形成長久的產業競爭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2009年,中國率先于西方國家走出這場危機,2010年中國GDP再度超過10%。
但必須看到,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卻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格局,它逼迫中國經濟必須立即進行結構性調整。事實上,2008年那場全民戰役,讓中國從政府到老百姓,都逐漸成熟起來。
那一年后,政府多次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提出了實現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和要素結構的三大轉變,并將之作為未來發展的主線寫進了“十二五規劃”,上升為戰略共識,這對于中國未來長遠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一年后,很多老總醒悟:暴利時代已經過去。更多的中國制造自覺地從量多向質好發展。轉型升級越來越多成為一種自發行為。思維上的改變,讓瘋狂、浮躁、急功近利這些情緒逐漸消停,人們開始理性地面對市場。
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沒有徹底過去,2011年,由歐債危機引發的經濟滑坡再度波及中國。有人說,如果用“水刑”來形容2008金融[NextPage]危機,那么當下的這場危機就是“水牢”,癥狀緩慢顯現,但波及面將更大更持久。
中國該如何應對,一時眾說紛紜。一份由歐洲復興銀行出具的《轉型報告2011》報告,也許能為“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濟轉型”帶來思索:報告稱,當經濟陷入滯脹時,民營經濟往往能為市場導入一定的活力,提高效率。經濟學家許小年說,這樣的結論,和中國過去30年所發生波瀾壯闊的變化何其相似!
改革已然成為任何國家都難以回避的挑戰。而動輒傷筋動骨的改革,若不是因為碰到這樣的危機,有多少人有膽量和勇氣去嘗試。
許小年說,當下的中國企業乃至普通民眾,對這場改革都越來越期待。
政府出人出錢出政策扶持企業渡難關
2008年,外貿依存度高達65.8%的浙江,率先感受到金融危機的陣陣寒意。據省經信委統計,當年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虧損面達16.3%,部分企業出現停產倒閉,“回落之深,歷史罕見。”
浙江省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反應,出臺了各項幫扶政策。
一、出人。比如省經貿廳推出的“駐企指導員”,將政府工作人員下到企業,和企業負責人、業務員、一線員工在一起,宣傳政府相關經濟貿易的政策,同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企業信息,做好對接工作。
二、出錢。2009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原有省級部門的工業類、科技類財政性資金,都整合轉向統一的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而當年新增的2億元財政資金,也重點用于企業技術改造貼息。據統計,整個扶持資金全部加起來估計有5億元左右,力度相當大。
三、出政策。比如以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區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的決策部署。浙江全力抓好42個省級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區建設試點工作,僅2011年,全省就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涉及2747家,80%為不銹鋼、化工、造紙、印染、化纖、制革、電鍍、鉛蓄電池等各類塊狀經濟。
截至2011年底,42個產業集群示范區實現銷售收入22446.5億元,出口交貨值4376億元,利潤1149.9億元,分別占全省工業總量的41.3%、39.9%和37.3%,分別比2008年增長59%、41%和44%,年均增長16.7%、12.1%和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