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興:中利騰輝借勢轉型 光伏業務逆勢而上


鋰電世界 今年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立項“雙反”調查,歐盟也跟進對中國硅片、電池、組件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光伏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大批光伏廠商經營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利科技旗下子公司中利騰暉逆勢而上,生產訂單已排至年底,且盈利快速增長。是什么原因使這個成立只有三年的光伏企業在行業危機的情況下擁有如此經營活力?帶著這一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利科技董事長王柏興。
記者:您對目前中國光伏行業的情況怎么看?中利騰暉是如何應對的?
王柏興:光伏行業的洗牌從2009年下半年啟動,當時的一輪光伏景氣行情為此次行業洗牌埋下了伏筆。短暫的供不應求導致大量的低水平組件急劇擴張,造成了目前行業供求的嚴重失衡。預計此輪行業洗牌還將持續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且2013年的形勢較今年更嚴峻。中利騰暉在選擇進軍光伏行業時,首先考慮到創新、品質、成本和經營發展模式,避免行業洗牌中的低水平互相殘殺。所以,中利騰暉一次性從德國、意大利、日本等購入全球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設備,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證了品質。即使是對組件質量要求最苛刻的歐美廠商,也對中利騰暉產品質量翹首稱贊。中利騰暉先進的設備比傳統組件廠商節約三分之二的人工,大大降低了產品生產成本。
記者:今年美國的“雙反”調查及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使光伏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的外部發展環境,國內光伏制造行業應該怎樣應對?
王柏興:通過美國的“雙反”調查及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國內光伏企業應該清醒頭腦,達成共識,且理性把握自己企業健康發展。各光伏企業應當采取理性銷售策略,不要在銷售價格上互相殘殺。同時,相互積極配合,主動申請歐盟抽樣調查以及市場經濟問卷調查,以證明我們不存在任何的傾銷行為。國家及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在幫助光伏行業抵制海外反傾銷調查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對光伏產品制造成本與銷售價格進行合規調查,以預防或阻止低于成本的傾銷出現,引導促使年輕的光伏行業健康發展,這樣才有我們光伏行業的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