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華:車企應根據不同消費群體進行新能源汽車研發


鋰電世界 汽車在環境污染中應該承擔多大比重的責任,至今仍是一個沒有定論的議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日益增長的汽車保有量,確實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看來,堅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是汽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而汽車企業則要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新能源汽車研發;此外,政策給予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導向,還遠遠不夠。
《中經》:在城市環境日益惡劣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汽車產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潘家華:現在要實現城市的宜居、低碳,就必須對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進行根本性的改變。其中,交通方式主要就是指汽車。從汽車本身來說,隨著技術的進步,燃油經濟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汽車數量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節油性的提升。這就使得汽車保有總量越來越大,對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以中國當前的情況來看,汽車產業的平穩發展仍將持續,因此要改善空氣質量,就要求汽車產業內部做出革命性的調整和改觀,讓汽車這一主流交通工具,在兼顧便捷性的同時,逐漸突顯出環保、低碳、節能的特性。
《中經》:盡管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多款新能源汽車產品,但即使在世界范圍內,新能源汽車都是一個新興的領域,沒有成熟的市場經驗可供借鑒,因此多數車企仍在“摸著石頭過河”。在這一階段,汽車企業應該如何推出新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潘家華:以中國的消費特點來看,汽車企業要從研發層面開始對消費人群分類,對不同的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發。一方面,各汽車品牌都有相對集中的目標客戶,這是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導向之一;另一方面,企業也要看到消費群體的變化,并且順應形勢,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研發不同的新能源汽車。
比如未婚的年輕人群和老年人群,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未來的中國人口中將占據較大的比重,這部分人群對于汽車的使用要求不高,但是市場潛力很大。汽車企業應該針對這部分消費群體,研發小型的新能源汽車。而對于已經有家庭,對汽車的空間、續航里程要求較高的消費群體,汽車企業就要研發出與燃油車性能相近的新能源汽車。
《中經》: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你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主要受制于哪些因素?
潘家華: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因素,可以分為幾個層面:市場接受度不夠,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程度很低,并且大多抱有懷疑的態度,需要進一步普及推廣相關知識;基礎設施的建設緩慢,在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中,最多的就是充電問題,消費者無處充電,自然不會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不夠,應該進一步加強政策導向的力度,以北京為例,可以實施新能源汽車不限行、不限購、停車費減半等等措施,才能把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突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