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樂才:深耕分布式能源技術 引領新能源發展


鋰電世界 2015年6月15日,“天正杯”首屆中國“電器與能效管理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隆重召開。作為此次高峰的協辦支持單位,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樂才先生作為嘉賓蒞臨,并接受多家平面媒體、網絡媒體、大眾媒體、行業媒體的專訪。半個小時的訪談,時間雖然短暫,但曾樂才先生爽快的性格、敏捷的思維、風趣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更加了解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的研究范疇及在儲能、風力發電等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
筆者:上海電氣的產業公司與中央研究院的關系是怎樣的,中央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曾樂才:上海電氣是最大的能源裝備制造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之一,而中央研究院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比較完善的創新研發體系,中央研究院和產業集團以及下屬企業各有分工,中央研究院主要做前瞻性的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究。經過集團和中央研究院長時間調研、討論,確定了中央研究院進行重點的兩個方向的前瞻性技術研發: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制造。這兩個方向是和上海電氣集團能源裝備制造的整體戰略密切相關的。
筆者:請問中央研究院都有哪些成果?
曾樂才:目前,中央研究院有很多具體的成果。我們認為,分布式能源是能源領發展的主要發展方向,其規劃開發涉及幾項關鍵技術。
(1)其中一個是分布式能源系統規劃,我們中央研究院開發系統的規劃設計軟件,這個軟件可以根據用戶情況、資源情況給用戶設計優化的、低碳的系統方案,進行雙目標的優化。目前,第一版的控制軟件已經開發完成。
(2)在系統集成控制方面,開發研制了智能微網的能量管理控制器。能量管理控制器對系統運行進行優化,使運行效率最高,并且考慮低碳環保等目標。能量管理控制器不但已經用在我們院自己的示范工程中,而且開發了單獨的產品,專門為內蒙邊遠牧民地區使用,這些地區地處偏遠,用電成本高,利用新能源建立單獨的、可獨立運行的風光儲供用電系統,2014年,我們中央研究院開始專門為這個地區開發了能量管理控制器,這是系統集成方面最主要的成果。
(3)分布式能源還有一項關鍵技術就是儲能,目前更多的是儲電。針對分布式儲能,跟蹤開發了兩個主要重點產品:其一,鋰電池儲能。鋰電池用的比較多的有3C電池和動力電池,3C電池要求比較輕、儲能密度高、比較安全;動力電池主要是汽車電池,要求高能量比、安全、可靠。總體上,我們研發的鋰電池集可靠性、經濟性和長壽命于一身,而可靠性和經濟性是儲能應用領域研發的重要前提。鋰電池可以以單位循環成本來衡量造價和循環壽命,我們研發的鋰電池可以晚上儲電、白天用電。這種儲能方式不但經濟性很高,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非常靈活,可以適用于各種不同場合、不同用戶。其二,液流電池儲能,我們不但跟蹤國內外液流電池儲能的研發進展情況,而且也研發了自己的液流電池。在我們研究院,建立了智能微網的示范工程,可以做測試,也可以做對比分析。我們研發的液流電池樣機,性能很好,最先已經在研究院的實驗室中投入使用,并且將發揮上海電氣的綜合性很強的優勢,進一步將兆瓦級的液流電池用在風電工程中作為風電儲能示范。
筆者:請問您認為哪種儲能方式最好,都有哪些技術瓶頸?
曾樂才:儲能方式有很多種,有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超導儲能和電容儲能等多種形式,不能簡單的說哪種儲能好,我認為長時間內不同的儲能形式會并存。每種儲能方式都自身的優缺點和特點,前面提到的鋰電池儲能和液流電池儲能,鋰電池適合特殊要求的、比較靈活的需求,液流電池適合更大的容量需求。從技術的角度,液流電池更適合能量型,鋰電池適合綜合型。
筆者:我們知道,目前我國的風電場建設好之后,可靠性及維護不是很理想,請問上海電氣在風電場可靠性方面有哪些對策,做了哪些工作?
曾樂才:上海電氣能源裝備還重點發展核能和風電,成立了風電集團,今后風電是上海電氣很重要的發展方向。雖然上海電氣在國內風電方面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勢頭很好。關于風電場維護和可靠性問題是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和風電產業集團密切合作,在提高風電場可靠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要提高風電可靠性,首先要提高風電機組產品自身的可靠性,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因此加強了監測和實驗等。
(2)另一方面,中央研究院推進風電場遠程監控診斷方面的工作。我們與國際高校的產業技術聯盟合作,推進遠程監控診斷工作。遠程監控診斷重點需要監測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目前我們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實際運行效果也比較理想。
(3)上海電氣還在推進智慧風場,更多是信息化、智能化技術進一步融合,而且大數據、云計算都會結合進去,智慧風場第一期很快會投入運行。
筆者:請問風電方面目前的應用情況如何?
曾樂才:目前,中央研究院風電方面一個最重要的領域是海上風電,上海電氣與國際知名企業西門子合資,風電方面在國內市場發展得很快,我們的風電應用已經做到了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