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將進入深度調整期,機遇仍大于挑戰
記者: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其中也蘊蓄著機遇與挑戰。“十三五”期間,我們可以抓住的國際機遇有哪些?
李后強:從國際機遇看,在“十三五”期間,世界經濟將趨于好轉,增速提升,結構轉優,這都將帶來新的供給和需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革命加快,比如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為核心的產業技術革命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四大技術之間正在融合,這種融合可能會改變世界,也給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記者:機遇之外,當然也有挑戰。哪些國際挑戰不容忽視?
李后強:從國際挑戰看,“十三五”時期世界格局將進入深度調整期,可能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嚴峻挑戰:一是一些發達國家實施工業4.0和再工業化戰略,吸引高端制造不斷回流,對我們延長產業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挑戰;二是一批中低收入國家用比較優勢吸引中低端制造業向這些國家轉移,由此進一步強化對我國的供給替代效應;三是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升值,升值以后會導致出口導向型產業競爭優勢繼續下降;四是全球貿易規則可能發生變化。
把握發展的有利條件,重視不利或風險因素
記者:完成現代化歷程中的重要跨越,我們必須在未來五年抓住并用好重大機遇。從國內來說,促進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李后強:從國內機遇看,深化改革的紅利在不斷釋放、全球合作的動能在不斷提升,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構建全球經濟新版圖,戰略方位的變化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國內發展的有利條件主要有: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加強,理順了體制機制,大幅度簡政放權,可釋放一些改革紅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出“非線性增長”(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增長)和“新的體外增長”(如海外投資、混合經濟、自貿區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央強力反腐增強了人民群眾信心,掃清了發展的障礙。
“十三五”期間帶領7000多萬人擺脫貧困,改革中的“獲得感”、發展中的“幸福感”,深深植根于億萬人民心中。“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這樣的萬眾一心、滿懷信心,正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最好的基本面;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將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聯動起來,必將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合作、投資貿易、電子商務、能源資源開發、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帶來發展機會;“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雄厚,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轉型的能力較強。
記者: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調整也必然帶來許多挑戰,“十三五”期間有哪些挑戰是我們必須重視的?
李后強:從國內挑戰看,中國經濟正經歷新舊動能轉化,人口結構變化、產能過剩、資源環境壓力等,都是“攔路虎”。中國社會也仍在深刻轉型,社保、教育、醫療等問題,都是“硬骨頭”。這期間,勞動成本繼續上升,年輕和廉價的勞動力在不斷減少;全要素生產率將出現下降,依靠技術進步獲取增長的難度在不斷增加;金融風險在積累;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振奮精神凝心聚力,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記者:我們要如何把握“十三五”時期的機遇,應對挑戰?
李后強:未來五年,只有振奮精神、凝心聚力,我們才能走好復興之路上的“關鍵一程”。在“十三五”時期,我認為我們應該“適應一個大格局”、“防止一個大風險”、“保持兩個大穩定”、“推進三個大轉變”。“適應一個大格局”,就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特別是要全面從嚴治黨,深入落實《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大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防止一個大風險”,就是防止出現大的區域性和全局性系統風險。“保持兩個大穩定”,一要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主要任務是提質增效、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二要保持社會穩定運行,主要是關注弱勢群體和新生中產階層,通過改革改善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和解決中產階層的上升通道問題。
“推進三個大轉變”,一是轉變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從過去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轉向輸出資本、技術,科學把握“一帶一路”的雙向性、雙機性、雙刃性。二是轉變經濟增長動力,主要由消費和創新拉動增長,系統改革國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促使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刺激產業結構從重工業導向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釋放全部潛力。三是轉變社會結構,促進市民化社會、橄欖型社會的形成。統一大檢查把一周上傳的電池網橡機網信息檢查一遍下午把展會名單集中收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连南|
桐乡市|
建平县|
米林县|
南平市|
静宁县|
肥西县|
邛崃市|
琼中|
高安市|
丁青县|
化德县|
湖北省|
陕西省|
弋阳县|
贵州省|
图片|
永丰县|
平果县|
金塔县|
仲巴县|
准格尔旗|
福建省|
湖南省|
屏山县|
彭阳县|
枣强县|
东丰县|
溧阳市|
宿迁市|
杭州市|
乾安县|
门源|
永年县|
大宁县|
忻州市|
玉环县|
长兴县|
育儿|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