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民:中國應該掌握液流電池標準話語權!


鋰電世界 6月2日,記者從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張華民研究員入選國際電工委員會的TC105液流電池標準戰略專家組,全面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該戰略專家組由中國、德國、美國三位科學家組成。此外,張華民團隊還全面參與歐洲液流電池標準5個工作組中3個工作組的工作,并牽頭其中一個工作組,負責歐洲液流電池標準中用戶手冊標準的起草工作。在錯過制定汽車等傳統行業的國際“游戲規則”后,我國正努力參與到新興能源領域行業標準的制定中,爭取在該領域的“話語權”。
行業標準意味著什么?張華民說:“行業標準是一個行業的準入門檻,也是一個行業的‘游戲規則’,一個標準的出臺可能讓一批企業退出競爭行列,也可能保護一個行業得到長期健康發展。大家可能都知道,因為不符合國際標準,我國國產品牌汽車等工業產品出口難度很大,對整個汽車產業都有很大的影響。為此,行業標準制定的話語權目前是各國爭奪的熱點。如果國際標準在制定的時候考慮到本國產品的情況,對于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就容易很多。新興能源領域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起步基本一樣,有些領域我國還處于領先位置,所以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的機會非常好。”
但是,要想在國際標準制定過程中享有話語權并不容易,張華民說:“今年2月份,看到燃料電池電動車國際標準制定,中國缺失話語權的報道后,我真有點坐不住了,于是發信給國際電工委員會TC105標準委員會,要求參與其燃料電池標準的制定。委員會綜合考察了我們的技術水平,5月初TC105燃料電池標準委員會秘書長就給我發來郵件,邀請我參加今年11月在日本召開的工作會議。制定標準,這對一個產業非常重要。”張華民認為,我國的液流儲能電池之所以能夠享有話語權,在于這個領域我國研究起步早,技術領先。他說:“國際上要制定檢驗標準,而我們已經做過很多示范工程,評價過幾百臺電池,這個實踐經驗是其他人沒有的。”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也在2011年啟動了我國液流儲能電池能源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和大連化物所牽頭聯合國內相關研究單位和企業,成立了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目前由專家、配套生產企業、應用企業、國家電網等領域的30多人組成的專家組已經就術語、材料、檢測、評價方法等四個方面拿出了行業標準討論稿。張華民認為,我國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歐洲和國際標準。他說:“我們的技術基礎比較高,我們要讓產業在高處起步,不能再浪費了資源之后再重新提高門檻。”預計這些標準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