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期待明年電動汽車補貼


鋰電世界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對今年第四季及明年前景十分有信心,指出汽車業務正面復蘇;電動公交車業務比預期好。在電話會議上,最大驚喜是對即將到來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有相當細致的期望。
比亞迪王傳福:對本季及明年前景很有信心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對今年第四季及明年前景十分有信心,指出汽車業務正面復蘇;電動公交車業務比預期好。在電話會議上,最大驚喜是對即將到來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有相當細致的期望。至現時為止,補貼覆蓋2014-15年。王傳福料2016-20補貼政策會於1月底公布。他預期補貼會於2016-18年每年減少5%,2019-20年每年減少30%。2020年後沒有補貼。此外,亦有可能為電動公交車推出經營成本補貼。目前汽油公交車每年收到10萬元人民幣補貼。如果這些政策能實現,肯定是利好消息場。
為了回應市場的擔憂,王傳福表示,當石油價格下調,為增加燃油稅的良機,可為電動車補貼帶來千億元資助。公司來自俄羅斯市場的收入只有70萬美元,故近乎沒有影響。王傳福昨晚與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berkshirehathaway旗下的附屬公司midamericanenergy溝通,證實其無意減持股份,至現時亦沒有出售任可集團股份。
11月自主車企排名與突圍戰略
中汽協數據顯示,前11個月自主品牌轎車銷量同比下降17.34%,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2%,占有率同比降5.3個百分點,而外資品牌方面,相比上年同期,除日系銷量微降外,其他品牌均保持增長。面對這個一整年都沒怎么好過的市場,自主品牌們為了能愉快的過年,他們倒也并不是沒有作為。
六成自主品牌轎車銷量下滑
今年11月,自主品牌轎車前十生產企業依次是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北京汽車、上海汽車、一汽轎車、東風日產、華晨汽車和眾泰汽車。從銷量來看,自主前三轎車企業之間銷量差距縮小,其11月轎車銷量均在3萬輛至4萬輛之間。其中,排名榜首的吉利汽車在轎車市場銷量下跌明顯,同比下跌26.7%至3.72萬輛,而去年同期銷量5.08萬輛,其原因主要與企業回歸一個“吉利”,戰略調整有關。不過,其旗下主力車型帝豪ec7,在新品銷量推動下,實現暢銷,今年11月銷量實現2.18萬輛,同比略增4.2%。
比亞迪和長安汽車轎車銷量均有提升,與吉利汽車差距縮小。今年11月,這兩家企業轎車銷量分別增長3.0%和2.1%至3.53萬輛和3.02萬輛。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是傳統四大企業中在轎車市場銷量唯一增長的企業。
其他前十企業轎車銷量均在2萬輛以下,與上述企業相差較大。其中,奇瑞汽車去年同期轎車銷量(3.24萬輛)與前三企業并肩,而今年11月銷量驟降46.4%至1.73萬輛,與前三企業差距懸殊。
此外,下跌明顯的還有上海汽車、東風日產、華晨汽車和眾泰汽車,其在轎車市場銷量也均以兩位數下滑,跌幅分別為28.1%、18.9%、28.7%和39.6%。相比而言,北京汽車和一汽轎車11月轎車增長顯著。主要在新車銷量推動下,其銷量分別增長30.7%和12.7%至1.47萬輛和1.12萬輛。
1-11月份,排名前十的企業依次是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奇瑞汽車、上海汽車、北京汽車、東風日產、華晨汽車、一汽轎車和長城汽車。這些企業中,今年前11月有六家,即六成在轎車市場銷量大幅滑落。其中,長城汽車銷量領跌,由于輕轎車業務,1-11月轎車銷量下跌54.6%至8.59萬輛,排名由第五降至第十。
其他傳統四大企業銷量也有兩成到三成的下跌。吉利汽車、比亞迪和奇瑞汽車前11月在轎車市場銷量分別下跌29.0%、23.1%和29.5%,銷量分別降至30.86萬輛、28.33萬輛和21.00萬輛?熏依次排名第二至第四。而長安汽車由于新車銷量推動,今年前11月轎車銷量同比大增23.1%至34.48萬輛,成為自主轎車銷量最高企業。
各自突圍,拿戰略與車型開刀
靠產品
觀致:年內兩枚新產品
繼去年觀致3轎車上市之后,今年的觀致更加快了注入新產品的速度,在北京車展亮相的觀致3五門版于今年6月24日上市。這款由觀致3轎車平臺打造而成的衍生車型,定位緊湊級兩廂車市場,意在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緊接著的下半年的廣州車展,觀致汽車推出了旗下第三款量產車型——觀致3都市suv1.6t,并且這款車型也已于日前以13.99萬元的起步價正式開售。眾所周知,銷量一直是觀致汽車不能言說的傷痛,為此,筆者覺得他們急于在一年之內推出兩款全新量產車型,除了能夠表達他們對市場的誠意之外,多少還有些提升銷量的意圖。因為,從之前的數據,可以發現suv在中國簡直是一款不愁賣的車型。
此外,為了促進銷售,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觀致還出過一項金融大招——買車一年后原價80%回購。即觀致計劃從10月起的兩個月中,凡是購買觀致的消費者,可以在使用一年后再將汽車以購車價格的80%賣給觀致。筆者以為,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打破新品牌進入市場的心里壁壘,吸引那些猶豫的消費者嘗試其產品,達到提升銷量的目的。
靠戰略
吉利:與時俱進調整戰略
今年年初的時候,吉利就已經重新布局品牌戰略,取消帝豪、英倫和全球鷹3個子品牌,以實現吉利品牌回歸。在3個子品牌消失后,吉利會將已經打造許久的“geely”品牌作為未來公司的母品牌,并采用全新的品牌logo,而帝豪、全球鷹和英倫3個原有的品牌名稱則或完全消失或轉變為產品序列。于是,“新吉利”品牌的旗下車型先后推出了新帝豪、豪情、遠景三個全新的產品系列。12月15日,吉利汽車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式發布旗下第四款全新車型“博瑞”。
盡管吉利也在注入新產品,但在筆者看來,調整戰略是他們一直在做的事,甚至比推出新產品更重要。在新車型發布會上,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表示,針對這種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吉利汽車做出主動性戰略調整,發布了全新的品牌戰略,將新時期的品牌使命定格為“造每個人的精品車”,并在這一品牌使命下,淬煉出了全新一代吉利汽車的品牌精神:動感精致、自信激揚。
由此,吉利從初期的“造老百姓買得起的汽車”,以低價戰略打市場;到后來戰略升級,提出“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再到今天“造每個人的精品車”,這十余年的發展變化脈絡清晰可見。
靠技術
比亞迪:轉戰新能源車市場
與上述兩個品牌,還在傳統飯碗里博出路不同,比亞迪憑借其電子方面的特長,及時轉身,投向新能源車領域。一年前,比亞迪上市了一款雙模混動汽車取名“秦”,這一年來,由于國家扶持新能源車,政策利好,比亞迪秦猶如“淘寶爆款”一般涌在街頭。
盡管比亞迪在傳統轎車細分市場上,不怎么景氣,但秦卻為他賺足了顏面與人民幣。數據顯示,比亞迪秦11月銷量達1753輛,1-11月累計銷量近13000輛,穩坐新能源銷量冠軍席位無人能撼。12月10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月度信息發布會上,新能源汽車領域權威專家學者歐陽明高教授更是評價秦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拿得出手的新能源汽車”。
當然,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走比亞迪這條路,因為這得有實打實的技術。而恰恰,比亞迪是世界上唯一同時掌握整車和電池、電機、電控以及充電設施等核心技術的企業,并成功應用于插電式混動車秦上。
靠抄襲
陸風、路虎傻傻分不清楚
在今期這四種突圍方式中,這是最不應該也最不被看好的那一種。今年廣州車展上,陸風發布了一款名為x7的suv,該車型外觀與路虎極光相似度高達90%,甚至連英文標識“landwind”與路虎的“landrover”都很難分辨。
而這一次陸風x7的抄襲風波被指是自主品牌發展道路的縮影,此前,力帆320與寶馬mini高度相似、雙環模仿寶馬x5推出ceo車型,都曾引起國內外的嘩然。但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的自主品牌也很爭氣地在搞自己的研發工作,漸漸地把“抄襲”這一帽子摘除。因為,這是一條老路,它走不通的。這種自作聰明選擇所謂的模仿捷徑,不僅會在技術上越來越被動,而且也會對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埋下隱患。
因此,筆者借此機會呼吁,正向開發才是立足之根本。目前,北汽、上汽、廣汽、奇瑞、吉利、長城、華晨等主流自主車企,均已形成各自的正向研發模式,并逐步規劃自身產品線,規劃品牌未來的發展。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