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爆發前夜 政策/安全/鋰電池成其“渡劫”關鍵


鋰電世界網訊,在共享經濟標簽下,自行車行業裹挾海量資本正值狂歡,作為共享單車的升級版,共享電單車行業也迅速崛起。然而,想要復制共享單車的火爆,遠沒有想象中那樣簡單。
“解決2-10公里的出行需求、輕松、快捷”幾乎成了所有共享電單車品牌主打解決的用戶痛點。今年以來,一系列品牌共享電動單車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陸續鋪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共享電動單車的投放數量已超過10萬輛。
在以為共享電單車將有可能像當年的共享單車一樣站在“爆發”前夜的時候,北京、上海“暫不發展”的一紙批文,讓共享電單車暫時丟失兩大超級市場。而廣州、深圳、天津等城市也早已在市區內實施“禁摩限電”令,可投放的一線城市數量可謂告急。
事實上,除了政府態度,硬件成本高、社會場景下的運維難題一直也是共享電單車繞不開的門檻。一方面,共享電單車的充電模式決定了其成本比共享單車高昂,破壞風險損失也更大;另一方面,巨大的補電壓力與運維成本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共享電單車的利用率和盈利難度。
據高工鋰電網了解,目前不少運營企業正在積極提升產品質量,完善運維及規范工作,希望通過和監管部門充分的溝通以及自身的努力,讓監管部門建立對共享電單車這個品類的信心。
積極的一面是,南京成為國內首個將共享電單車寫入的管理規范的城市,目前已為3000輛共享電單車上牌進行管理;深圳大鵬新區也正規范引入共享電單車試點;共享單車巨頭ofo未來將試水投放電助力單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共享經濟逐漸被大眾接受的背后,未來的共享產業應該是日趨理性而成熟的。而此次對于共享電單車的“急剎車”是給共享產業們提個醒,不要盲目為共享經濟燒虛火。
共享電單車能否“渡劫”成功
綜合來看,政府態度、安全因素、盈利模式已成為共享電單車能否“渡劫”成功的關鍵。可以說,各地政府的態度決定了未來共享電單車能夠獲得多大的生存空間。
在政府態度上,目前每個城市對共享電單車有不同的管理細則,雖然北京、上海等城市明令“暫不發展”共享電單車,但是南京、深圳大鵬新區等地區正在極力引導和規范該行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雖說暫不發展,但也沒有明確禁止。北京、上海政府對于已投放的車輛仍保持“曖昧”態度。據高工鋰電網了解,目前運營企業尚未收到任何來自有關監管部門要求收回在北京、上海已投放車輛以及停止運營的通知。
租八戒CEO胡文濤認為,目前共享電單車仍處于發展初期,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要看政府的態度,如果政府允許,未來共享電單車可能會是比共享單車更大的市場。
在安全因素上,北京和上海暫不發展共享電單車,主要原因集中在“安全”二字。一方面,傳統電動車車身重、速度快,如果騎行不規范,容易導致交通事故。另一方面,電動車電池在充電過程和露天停放情況下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針對騎行安全、充換電配套設施安全等安全難題,不少運營企業也在極力解決。7號電單車首席營銷官崔曉琪表示,7號電單車是嚴格的國標車,最高時速低于20km/h,車身重量低于40Kg。充換電配套安全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并配備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同時,為引導用戶集中規范停車還設計了“指定停車點”的產品功能。
對于電池安全問題,胡文濤表示,目前關于電池防水、低溫性、SOC計算電量等自身保護功能,部分電池廠家已經做得很好了,只要不是極端的撞擊或者高溫,一般不會存在安全問題。
盈利模式可以說是共享電單車項目發展的重要核心,而運維模式的完善健全將成為共享電單車勝出的關鍵。
胡文濤透露,運維工作是目前企業最頭痛的事情,因為換電池的工作量太過繁重,后期企業的主要成本也會集中在運維工作上。從長遠來看,共享電單車最終能不能成,主要是看企業怎么解決補電的問題。
鋰電企業或助其“飛升上神”
有觀點認為,共享電單車浪潮來臨之際,除了整車制造商外,鋰電企業也將是產業背后的受益者。從另一個角度講,鋰電企業也成為共享電單車爆發的關鍵要素。
一方面,作為共享電單車的核心能源部件,鋰電池的成本占據著共享電單車整車成本的1/3以上,因此鋰電池的綜合性價比影響著共享電單車的整車成本。另一方面,鋰電池的質量、單次充電使用次數的增多、剩余電量的精準計算、電池的循環壽命等都決定著共享電單車的用戶體驗及盈利效率。
與此同時,共享電單車在使用過程中還面臨著環境復雜,隨意濫用致使電池浸水、砸摔、人為短路等運維風險。
天能鋰電營銷一部尹春明表示,天能已對共享電單車用電池的外殼結構進行了強化改進,采用智能化電池管理系統(BMS),便于電池運行時進行后臺監管;為實時掌握剩余電量及定位位置等相關信息,新增了SOC(剩余電量顯示)、SOH(故障診斷)、故障預警等和電池監管切身相關的一些參數顯示。同時,經驗的積累以及規模化生產也在降低著電池的生產成本。
據了解,目前天能鋰電占據了共享電單車鋰電池80%以上的市場份額,客戶囊括享騎、7號電單車、租八戒、筋斗云、小鹿、小蜜、芒果等主流共享電單車運營商。
事實上,共享電單車與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雷同,除了利用押金池的資本運作手段外就是車輛運營收入。而共享電單車硬件成本高昂,因此充電一次盡可能多一次運行成為共享電單車運營盈利的重要核心。
星恒電源市場總監張馳表示,單次里程的應用、SOC的精準計算、電池的低溫性能、售后、回收,都是對鋰電企業技術和經驗積累的考量。“同時,我們建議客戶在考慮車型的美觀和個性時,兼顧性價比。長期來看,實現標準化、提高性價比才是共享電單車大規模發展的王道。”
為了幫助運營企業多想一步。目前星恒電源已將共享電單車用電池模塊化,并按照國家標準定義了數款,從防水、SOC、售后、回收、大規模生產,為運營企業提供電池從生產到回收的完整解決方案,幫助運營企業提升車輛運營效率,節省成本。
而這一點也與大部分運營企業的需求不謀而合。胡文濤表示,因為電池廠家對電池充電、維護更加專業,如果能直接提供換電服務,集中充電配送服務,或者是提供租賃服務,對于共享電單車來說是比較好的合作模式。共享經濟出現之后,我們也希望有更多新的合作方式來代替老的傳統方式。
對于鋰電企業的選擇,崔曉琪則表示,7號電單車在選擇電池供應時,會優先考慮電池的安全性和質量,具體包括質量保修時間、循環壽命、高低溫安全保證、沖擊力安全保證等級、高低溫放電容量性能,以及能量和密度比等參數。
“我們希望電池供應商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撐、產品安全性保障、完善的售后服務、維修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崔曉琪強調。
如果說共享電單車市場終有一天爆發,那比拼的絕對是企業的綜合實力以及對產品設計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