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 特殊金屬材料和鋰電材料的兩輪驅動下,永興正式從“特鋼時代”步入“材料時代”。
8月18日,永興特鋼(002768.sz)公告顯示,公司名稱已由“永興特種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永興特種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相應由“永興特鋼”變更為“永興材料”。
技改趕上不銹鋼需求井噴 主業做強
據了解,永興特鋼由原國營湖州鋼鐵廠在2000年破產改制而來(成立初期簡稱:久立特鋼)。成立初期,公司就將產品結構從原有普鋼升級為不銹鋼。
發展過程中,以高興江為核心的管理層認為高端特種不銹鋼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時機,因此公司淘汰低端落后的生產線,對公司進行技改。
一位公司方面人士告訴記者,在公司技改后,剛好高端不銹鋼材料的市場需求達到井噴,公司趕上了這一波行業浪潮,之后公司不銹鋼棒材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很快。據了解,目前公司不銹鋼棒材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二。“基本脫離了鋼鐵行業的周期性,在幾次鋼鐵下行周期中保持也業績水平一直很穩定。”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此前公司發布2018年年報與2019年一季報顯示,2018年實現營收、歸母凈利47.94 億元、3.87 億元,同比增幅 18.93%、10.13%。
2019 年一季度絕大部分鋼企利潤大幅下滑的情形下,公司維持穩定的業績。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A股33家鋼企中僅7家鋼企同比凈利潤為正,這七家中多數為特鋼企業。公告顯示,永興材料一季度實現營收、 歸母凈利 11.85 億元、1.01 億元,同比增 2.99%、10.61%。
進行高端特鋼材料研發
在成為國內不銹鋼長材龍頭企業后,公司不滿足現狀,努力向國際領先的特殊合金企業看齊。
此前,公司董事會秘書徐鳳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公司實施進口替代戰略,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開發了較多高品質不銹鋼及耐蝕合金產品并形成規模銷售。
記者注意到,自上市以來,公司新產品開發涉及核電用材、耐高溫材料、耐腐蝕材料等多個領域,很多材料是替代進口。自2015年上市以來,公司產品單噸凈利年復合增長率達11.67%,產品盈利能力穩定提升。
對于證券簡稱變更,公司方面認為是因為目前公司業務和產品結構發生調整優化,原有名稱中的“不銹鋼”即“特鋼”已經無法涵蓋公司業務。公司方面表示,近年加大了鎳基耐蝕合金、鐵鎳基耐蝕合金及高溫合金等特殊金屬合金的研發,已成功研發、生產和銷售N08810系列、N08020、N08028、N08825、N06600、N06601、GH2132等多種特殊合金材料。
據一位永興特鋼高管透露,隨著募投項目“年產25萬噸高品質不銹鋼及特種合金棒線項目”全面投產、煉鋼一廠高性能不銹鋼連鑄技改項目加快推進,公司在第三代、第四代核電站核島關鍵部件用材、高參數超超臨界火電用材、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用材、新型耐蝕合金材料和耐熱合金材料等高端領域材料國產化研發進程將不斷加快。
中信證券鋼鐵分析師黃文濤指出,隨著煉鋼一廠模鑄向連鑄工藝的改造完成,有望增產 3-4 萬噸的不銹鋼鋼材量,且成材率提升10%,成本也會因此下降。
進軍鋰電 雙主業發展
2018年,公司雙主業戰略落地,并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完成了鋰電上游產業鏈的布局。
先是在“亞洲鋰都”江西省宜春市設立子公司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再與宜豐縣人民政府簽署了相關合同,鎖定了在鋰電材料中占主導地位的鋰礦資源,同時投資8.9億建設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上游配套項目。
據介紹,目前鋰電新能源材料業務基本完成建設期,即將進入運營期。
今年4 月 16 日,公司公告擬發行總額不超過8億元的可轉債。募集資金主要投向煉鋼一廠高性能不銹鋼連鑄技改項目、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及120萬噸/年鋰礦石高效選礦與綜合利用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披露,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掌握項目所需核心技術與工藝,并通過高效綜合利用鋰礦石,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公司完成了從鋰礦資源選定、采礦、選礦到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的產業鏈布局產業鏈布局相對完整,具備成本優勢。
公司方面人士告訴記者,鋰電項目完全達產后,預計扣除所得稅后內部收益率 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