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到訪華盛鋰電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2月27日訊(林音 宋蜀偉 江蘇無錫報道)受2021年國內電解液材料市場井噴態勢影響,行業內電解液添加劑產能大幅擴張。隨著2022年下半年開始電解液添加劑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市場逐步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2023年,行業產能進一步過剩,添加劑價格進一步下探。
“作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VC和FEC產品價格大幅下降,整個行業正處于產能出清的調整陣痛期。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高成本的同質化產能將面臨出清的局面。”華盛鋰電表示。
2月27日上午,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到訪華盛鋰電(688353),與公司董事/總經理沈鳴、董事/副總經理李偉峰、副總經理/公司總部研究院院長張先林、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黃振東及其他相關領導交流座談,并參觀廠區、總控室及實驗室。
資料顯示,華盛鋰電創立于1997年,是一家專注于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和特殊有機硅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
其中,在電解液添加劑領域,華盛鋰電自主研發的VC和FEC完成了進口替代,并主導起草了VC國家標準和FEC行業標準,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公司長期保持著VC和FEC全球重要供應商地位,產品高度覆蓋中國國內市場,同時出口日本、韓國、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主要客戶包含國際國內鋰電池產業鏈知名廠商三菱化學、比亞迪、天賜材料、國泰華榮、Enchem、杉杉股份等。
在產能方面,華盛鋰電介紹,公司現有VC/FEC產能合計5000噸,募投項目達產后,總產能預計達到1.4萬噸,公司憑借產品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還有長期以來在業內積攢的口碑,產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但即便如此,面臨2023年的產業內卷,身處電池新能源產業的華盛鋰電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在最新披露的2023年業績快報中,其表示,公司主要產品碳酸亞乙烯酯(V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銷量同比增加約44%,但新能源添加劑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各生產企業產能擴張和釋放速度階段性大于市場增長速度,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同時因公司新增產能的投產,相應折舊費用增加導致單位成本上漲,疊加存貨跌價影響因素,因此公司2023年度業績出現下滑。
東吳證券日前研報預計,2023年VC/FEC行業有效產能分別為6.4萬噸/3.0萬噸,有效需求分別為3.7萬噸/1.6萬噸,對應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8%/54%,較2022年下滑14pct/13pct。2024年VC/FEC行業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下滑至46%/41%,預計產能過剩或將持續。
盡管電解液添加劑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各生產企業產能擴張和釋放速度階段性大于市場增長速度,不過,華盛鋰電仍然十分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仍處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
展望未來,華盛鋰電認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電解液添加劑行業集中度可能會進一步提高。未來的競爭格局可能會出現頭部企業規模擴張,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技術創新和產品差異化將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為了適應這種市場的變化,公司在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拓展銷售渠道,提高市場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猛下苦功。
東吳證券(香港)日前研報也分析到,華盛鋰電VC/FEC技術優化以降本增效,布局新型鋰鹽及添加劑打開盈利增量。公司大力支持研發VC/FEC細節控制技術,通過一系列新技術提高產品純度及生產效率并實現回收降本及綠色生產,并積極導入國內外領先電池廠商,鞏固傳統添加劑龍頭地位。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年產3000噸LiFSI項目,其中一期 500噸2023年下半年已開始試生產,預計2024年起有望形成逐步出貨。新型添加劑方面,公司新建年產500噸二氟草酸硼酸鋰ODFB和1000噸甲烷二磺酸亞甲酯MMDS,進一步完善電解液添加劑布局。
華盛鋰電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介紹,“新建年產 500 噸二氟草酸硼酸鋰、1000 噸甲烷二磺酸亞甲酯”項目是公司根據當前鋰電行業發展趨勢,依托公司多年來對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領域的技術儲備而開展的,它們與傳統鋰電池添加劑相比,具有穩定性高、低溫性能好的優點。項目建成后將豐富公司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產品種類,提高生產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產品產能配套的需求,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此外,華盛鋰電還表示,公司長期關注長效安全固態鋰電池材料的發展,著重于固態電池的電解質材料的設計與開發,以及相關的電極材料穩定性和傳導性等材料的設計與開發,用于滿足下一代長壽命高輸出動力型固態鋰電池材料的市場需求。
除了在電解液領域不斷發力,華盛鋰電在負極材料領域的布局也取得重大進展。2月17日,華盛鋰電江陰項目——華盛聯贏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開工奠基。項目總投資12.6億元,將購置碳化系統、噴霧干燥設備等設備3584臺(套),預計年產低能耗高性能鋰電池負極材料20萬噸,進一步提升鋰電池的大倍率充放電性能和長期循環性能。
之所以入局負極材料領域,是因為在華盛鋰電看來,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在“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可持續高速發展期,作為產業鏈的一環,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華盛鋰電進一步介紹稱,公司依托子公司華贏新能源研發團隊多年來在石墨負極材料上的技術積累,開發出有機分子嫁接技術,在石墨表面構建一層功能分子界面膜,可以有效地抑制電極充放電過程中的副反應,增強石墨負極的穩定性。經過驗證,該技術可有效提升石墨的首次庫倫效率,延長電池的循環壽命,降低電池的自放電,提升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其核心創新技術2021年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公司探索出的可應用于大規模產業化的技術路徑,即用原位轉化和表面嫁接技術對電池負極材料包括回收石墨、天然石墨、人工石墨等進行表面修飾,達到或超過同型號人工石墨在動力電池應用中的電化學性能指標。公司將憑借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經驗,把握負極材料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提升技術水平,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高附加值的產品,擴大公司產品序列、提升公司競爭力。
綜合從產業布局來看,華盛鋰電目前生產基地包括蘇張家港一廠、二廠、三廠以及全資子公司泰興華盛;擁有蘇州華贏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研究院;與三美股份合資建立了浙江盛美鋰電材料有限公司;湖北華盛祥和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蘇華盛聯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
華盛鋰電強調,未來,公司將持續專注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深耕電解液添加劑主業,同時利用技術和市場優勢,拓展低能耗高性能石墨負極材料領域,關注長效安全固態鋰電池材料的發展,著重于固態電池的電解質材料的設計與開發,以及相關的電極材料穩定性和傳導性等材料的設計與開發,用于滿足下一代長壽命高輸出動力型固態鋰電池材料的市場需求,全力強化公司核心競爭力并保持核心競爭優勢。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行】
自2014年開始,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ABEC、海融網、電池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已連續11年堅持開展“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行”活動。
11年來,調研團走遍全國19個省,調研采訪百余家上市公司或擬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大學機構等,深入了解企業和地方產業布局與未來發展方向,就企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地方產業鏈招商引資提出資源整合、資本對接等建議;推動調研企業品牌形象的推廣,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相關調研報告與數據分析等;洞察行業真相,反饋行業聲音,報道典型案例,傳播正能量,為地方招引賦能,與全產業鏈企業和地方共同努力,助力中國繼續保持電池新能源強勁發展勢頭,創領綠色能源新時代。
本文轉載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