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極狐
3月8日晚,北汽藍谷(600733)發布公告,擬攜手寧德時代(300750)、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能科技”)及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米汽車”)共同成立電芯合資工廠,保證動力電池穩定供應。
消息顯示,為保障動力電池穩定供應,支持產業發展需要,北汽藍谷擬與北汽產投、北京海納川共同出資設立平臺公司,該平臺公司注冊資本3.9億元,其中北汽藍谷出資5000萬元、占比12.82%,北汽產投出資24000萬元、占比61.54%,北京海納川出資10000萬元、占比25.64%。
平臺公司將作為管理與投資主體,與寧德時代、京能科技及小米汽車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北京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工商部門核準登記為準,以下簡稱“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其中平臺公司出資39000萬元、占比39%,寧德時代出資51000萬元、占比51%,京能科技出資5000萬元、占比5%,小米汽車出資5000萬元、占比5%。合資公司成立后,將在北京投資建設電芯智能制造工廠。
公告顯示,北汽產投、北京海納川為北汽藍谷的關聯方,本次交易構成與關聯人共同投資類關聯交易。
擬設立的合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開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相關售后和技術咨詢等服務,平臺公司出資39%,北汽藍谷穿透出資5%。
北汽藍谷表示,本次對外投資有利于保障公司動力電池的穩定供應,推動動力電池新產品、新技術優先在公司的整車產品上搭載應用,有利于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
電池網注意到,近年來,北汽藍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投入頗多,但目前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此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3年預計凈利潤虧損52億元-5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虧損57億元-62億元。
北汽藍谷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公司為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積極開拓市場,銳化品牌形象,提升運營效率,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等核心能力上持續投入,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公司產品銷量仍處于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暫未顯現,導致產品成本階段性偏高;隨著后期新產品的陸續上市,產品結構逐漸豐富,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續改善。
今年2月,北汽藍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銷售新車1241輛,1-2月累計銷售2733輛。
2月19日,北汽藍谷還表示,與華為智選模式合作下的首款車型計劃在今年投放市場,車型定位于高端智能轎車。該車型旨在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出行的需求。合作的進展情況將適時對外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網傳消息顯示,小米預計將于本月底舉行發布會,屆時將揭曉SU7的售價,并且會發布即交付。
近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對外表示,“我在這里保證,我們全力以赴一定把小米汽車干好、干成,不讓全國的用戶失望,把小米汽車做好。”
本文轉載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