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廠區,將近1000平方米的基地覆蓋著近80臺大型高效電池及組件制造設備,隨處可見的電子顯示屏規劃著每日每臺機器的生產計劃,井井有條地推動著電池及組件的生產,但回憶往昔,金辰股份常務副總裁祁海珅坦言,“金辰股份自踏入光伏行業以來,首先面臨的便是原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的窘境。”
他舉例道,就設備部分而言,在2000年時,國內生產線上幾乎沒有國產設備,但隨著金辰股份在2003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臺組件組框機、組件組角機開始,海外設備在生產線上的占比逐漸降低。
時至今日,金辰股份已實現全面獨立自主研發,在光伏電池裝備行業,金辰股份的光伏HJT+TOPCON設備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擁有687項核心技術專利。
“我們產品的研發費用每年都要超過總體費用的10%,”金辰股份生產系統副總監趙永明解說道,光伏行業的技術迭代升級特別快,“每年保持著0.5%轉化效率的提升,這就需要技術人員不停地去研發和改進裝備,才能與光伏行業的更新進程保持同步。”
不僅金辰股份實現了從“三頭在外”到獨立自主研發的過程,中國的光伏行業也逐漸坐穩世界光伏產業頭把交椅。據國際能源署年初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4年底,全球光伏發電供應量將達到1100GW,中國仍將保持在全球供應鏈中80%至95%的份額。光伏產品已經成為中國走俏海外的外貿“新三樣”之一。
金辰股份生產系統總監李健表示,當前金辰股份的出口份額占據貿易總額的40%左右,他舉例,“全球從事這一行業的大約為260家,而金辰股份已與210多家客戶建立貿易往來關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