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能源裝機及占比逐年提升

2014年底至2023年底,風電累計裝機從11461萬千瓦增長至4.4億千瓦;光伏累計裝機從1280萬千瓦增長至6.1億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從9.27%增長至35.96%(見圖2—圖4)。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國發電總裝機約31.7億千瓦,其中光伏約6.6億千瓦、風電約4.6億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約37.3%。預計2024年底,發電裝機將達到32.5億千瓦,其中風電5.3億千瓦、光伏7.8億千瓦,新能源發電占比將達40%。

國家能源局有關文件指出,推進676個縣(市、區)屋頂光伏試點,并且試點應滿足如下要求:學校、醫院總面積40%及以上可安裝光伏,工商業屋頂總面積30%及以上可安裝光伏,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20%及以上可安裝光伏。假設每個縣安裝20—30萬千瓦,676個縣屋頂光伏年發電量可達1800億千瓦時,相當于全社會用電量的1/40。江蘇正在大力推進園區屋頂光伏、鐵路沿線光伏、高速公路沿線及服務區光伏、沿海灘涂及采煤塌陷區光伏,以及農光互補和漁光互補;昆山要求國企廠房屋頂面積100%安裝光伏。中國郵政計劃在全國各地經營場所屋頂安裝光伏,預計可達550萬千瓦,按年發電1000小時計算,年電量55億千瓦時。我國城鄉建筑屋頂250億平方米,按照215瓦/平方米的安裝標準開發屋頂面積的25%,就可實現裝機7.5億千瓦,以年發電1000小時計算,年電量可達7500億千瓦時。

可見,我國新能源裝機比重仍將逐年上升,煤電裝機比重逐年下降,清潔替代是大勢所趨。

我國新能源發電設備出口創匯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額約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2022年光伏組件出口158.5吉瓦,同比增加58%,逆變器出口額89.8億美元,同比增加75.4%。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260吉瓦,其中90%以上組件來自中國。民營企業晶科公司光伏組件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貨量超44吉瓦,累計出貨量超100吉瓦,相當于全球每10塊光伏組件中就有1塊來自晶科。2023年,風電裝備出口額近49.3億元人民幣,順差達49.1億元;葉片、發電機、變速箱的產能在全球占比分別達60%、65%、75%。我國風電設備累計出口達1193萬千瓦,覆蓋49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市場的近六成。

(3)發電企業開辟儲能業務

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華電、國家電投、中國三峽、國家能源集團、華潤電力、協鑫集團等紛紛進入儲能領域。中國三峽已在十多個省市取得3450萬千瓦的抽蓄儲備資源。

我國抽水蓄能累計運行裝機約5130萬千瓦。2022年,全國新核準抽蓄電站48座,裝機6890萬千瓦,一年核準規模超過之前50年投產總規模;2023年,核準抽水蓄能電站35座,裝機4560萬千瓦。截至2022年底,已納規抽蓄站點資源總量約8.23億千瓦。“十四五”期間擬開工1.8億千瓦,“十五五”期間擬開工8000萬千瓦,“十六五”期間擬開工4000萬千瓦;抽蓄運行容量將從2025年的6200萬千瓦增至2030年的1.2億千瓦左右,年均增長14.1%。

新型儲能主要包括鋰電池、壓縮空氣、飛輪、液流電池、氫(氨)儲能等。2024年初,國家能源局發布56個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名單。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裝機達3530萬千瓦/776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210%,其中鋰電池儲能占比超過95%;2023年全年新增投運新型儲能21.5吉瓦/46.6吉瓦時,3倍于2022年新增投運規模,是“十三五”末裝機的近10倍。

鋰離子蓄電池是我國蓄電池出口額最高的單一產品,2023年前9個月,蓄電池及零件對美出口額512.3億美元,同比增長33.2%;對德國出口額95.3億美元,同比增長37.2%;對韓國出口額62.9億美元,同比增長68.5%。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173吉瓦時(以終端口徑統計),同比增長60%,其中我國儲能電池出貨約159吉瓦時,占比92%。

02

發電產業技術的演變

(1)智慧電廠

對鍋爐、汽輪機、發電機、主變壓器、配電裝置、給水系統、供水設備、水處理設備、除塵設備、燃料儲運設備等,進行實時數據采集與監控;對大數據經過智能算法進行挖掘;通過物聯網對燃料系統、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控制系統進行數字驅動及智能管控,實現發電過程中的自動化、信息化、標準化,達到低排碳、低成本的經濟運行。

(2)虛擬電廠

聚合不同類型的可調度和不可調度、可控制或靈活負載、分布式發電系統,形成集群,包括微型CHP、小型氣電、小型風電、光伏、小型水電和儲能系統等,由中央機構控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峰值負載電力或跟隨負荷進行向上向下爬坡、深度調峰與頂峰,其可以替代傳統的發電廠,減少碳排放,提供更高的效率和靈活性。如國家電投與蘇州供電公司聚合49個站點,包括光伏站點31個、儲能站點6個、產業園站點2個、碼頭換電站點1個、大用戶可調節用電站點9個,其聚合的負荷在尖峰時段可下調110萬千瓦,在低谷時段比正常功率可上調130萬千瓦。華能浙江分公司聚合分布式電源、新型儲能、充換電站、樓宇空調、源荷儲互動,實現30萬千瓦的調峰調頻。

(3)海上風電

我國海上風電技術領先全球。截至2021年底,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2777萬千瓦,當年新增1690萬千瓦,占全球新增海上風電的80%;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5760萬千瓦,我國累計達3051萬千瓦,占全球的53%。從2018年到2023年,廣東海上風電單機從3兆瓦升為5兆瓦,再升為8兆瓦,再升為12兆瓦,再升為16兆瓦;從固定式風塔發展為漂浮式風電機島;從離岸10千米,升為40千米,再升為110千米。

(4)氫儲能及發電

氫儲能是長周期、大規模新能源的最佳儲能方式。發電側集中式氫儲能,即電解水儲氫發電,或用于煤電、燃氣機組的摻氫燃燒。2021年12月國家電投荊門綠動電廠在運燃機實現15%摻氫燃燒運行;2022年9月實現30%摻氫燃燒運行。廣東省能源集團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項目,計劃實現10%摻氫燃燒,2023年5月進入分步調試階段。

(5)光熱發電

2023年,國家能源局《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年新增開工約300萬千瓦。截至2023年底,11座光熱電站并網發電,兆瓦級以上光熱發電機組累計容量達58.8萬千瓦。在建和擬建光熱發電項目超40個,總裝機約480萬千瓦,預計2025年全部建成。光熱發電技術包括塔式光熱發電與槽式光熱發電。如中國能建、中國電建、首航節能新能源公司開發的塔式光熱電站,自帶11小時熔鹽儲熱系統,理論上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

03

發電產業體制的演變

(1)發電企業經營增量配電或者微電網

國家電投、協鑫集團、國投電力、中電國際發展公司、貴州烏江水電、中廣核、云南文山電力涉足增量配電業務。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名單的通知》,其中包括28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涉及新增光伏裝機899兆瓦,新增電儲能裝機超過150兆瓦,以及各種熱儲能等。昌盛日電、陽光電源、協鑫集團等民營企業以及京能集團進入微電網領域經營。微電網技術涉及多源互補、多能轉換、多網互通、多儲互濟、多荷互代。

(2)發電企業組建售電公司

電改9號文提出多途徑培育6類市場售電主體,明確“允許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公司進入售電市場,進行直接交易的同時從事售電或配售電業務”。五大發電集團先后成立12家售電公司;三峽、神華、華潤、中國廣核、粵電、福建福清核電等也紛紛成立了售電公司。

(3)新能源發電主體多元化

中國大唐、國家電投、國家能源、中國華電、中國華能、華潤、中國三峽、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寶武集團等央企以及建投能源、江蘇新能源、京能集團、湖南能源集團、天津中綠電等地方企業先后成立35家新能源企業,業務涉及光伏、風電與儲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分別進入新能源發電領域;中國廣核已開發10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中核已開發14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中國能建已開發9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中國電建已開發9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到2022年底,中煤集團新能源裝機200萬千瓦,儲備規模300萬千瓦,規劃規模3000萬千瓦。新奧集團大力開發泛能網項目,以及地熱、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

(4)民營企業進入新型儲能領域

寧德時代、中儲國能、億緯動力、鵬輝能源、海基新能源、力神、遠景動力、中創新航、中天科技、派能科技、晶科、比亞迪、寧德時代、南都公司等紛紛踏足新型儲能。

(5)民營或股份制企業開發抽水蓄能

華源電力公司、協鑫、金風科技、新天綠色能源公司、浙江新能公司等紛紛進入抽蓄領域。

04

發電產業經營方式的演變

(1)售電領域

電改9號文提出,深入推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陸續實施了5批483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多途徑培育6類市場售電主體,明確“允許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公司進入售電市場,進行直接交易的同時從事售電或配售電業務”。我國電力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化交易電量逐年增長。全國注冊售電公司約5000家。發電企業成立的售電公司具有明顯的談判優勢。國家能源、國家電投、華能、華電、大唐、華潤、中國廣核、三峽、華潤電力等大型發電企業以及地方發電企業陸續成立售電公司。2023年,山西地區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的兩大售電主體競爭工商業用戶,發電企業的售電量高出電網企業售電量將近1/3。

(2)綜合能源服務領域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鼓勵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進一步放開石油、化工、電力、天然氣等領域節能環保競爭性業務,鼓勵公共機構推行能源托管服務。五大發電集團與一些發電企業積極轉型綜合能源服務商,均成立了綜合能源專業公司,專業化拓展綜合能源業務。如協鑫集團在蘇州工業園區參與的綜合能源服務項目,包括2個天然氣熱電聯產中心、3個區域能源中心、10個分布式能源站、1000輛電動汽車和2個充電站、50兆瓦屋頂光伏、150千瓦微風發電、100家需求響應企業,形成一個100萬千瓦清潔能源系統。利用屋頂與車棚開發光伏與光熱;園區里開發微型風力發電;電動車充電樁白天充電消納屋頂光伏,夜間充電消納風力發電;通過地源熱泵消納夜間風電,把新能源電力轉換為熱能;通過天然氣冷熱電聯產提供電能與冷熱能,并對風光發電進行調峰調頻;通過電化學儲能,在風光大發時儲能,高電價時放電,削峰填谷。

(3)電力輔助服務領域

新能源發電具有不穩定特征,如華北地區出現過連續58小時無風,東北地區連續92小時無風,西北地區連續120小時無風,華中、華東地區出現8天持續無光,湖南、江西出現10天持續無光。新能源發電往往與負荷需求不相吻合,極熱無風,極冷無水,極冷無光;北方一些省份冬季21時至次日5時為風電的高位、負荷的最低位;南方一些省份夏季20時至23時為負荷的高位,但光伏出力為零,12時至14時為光伏出力最高位,但負荷處于低位。2022年,我國新能源裝機比重雖接近30%,但發電量比重僅能達到13.7%;火電以51.9%的裝機比重貢獻了66.0%的發電量。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輔助服務費用共278億元,占上網電費的1.9%,市場化補償費用204億元,固定補償費用74億元;調峰補償167億元,占比60.0%;調頻補償54億元,占比19.4%;備用補償45億元,占比16.2%;火電企業獲得補償254億元,占比91.4%。

(4)電力現貨市場與綠電市場

2017年8月2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2021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文件,選擇上海、江蘇、安徽、遼寧、河南、湖北6省市為第二批電力現貨試點。現貨市場建設目的更多的是促進新能源進入。2021、2022、2023年,國家電網區域新能源市場化交易分別為2137億、3465億、5515億千瓦時,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占總交易電量比例分別為28.3%、38.4%、45.3%;其中甘肅、寧夏、新疆、青海、山西均超過500億千瓦時。2023年,國家電網區域新能源市場化交易均價0.381元/千瓦時,浙江、江蘇、安徽、江西超過0.45元/千瓦時,青海0.25元/千瓦時,華東0.426元/千瓦時,西北0.281元/千瓦時。

山西電力現貨市場,2021年4月發電結算均價0.193元/千瓦時,10月結算均價1.115元/千瓦時。2022年0元價格結算1217小時,最高價1.5元/千瓦時結算出現681小時;3月4日連續17小時出現0元價結算;8月9—13日連續120小時出現1.5元/千瓦時結算。2022年省間現貨市場,送往江蘇省的電力,7月發電結算均價1.5491元/千瓦時;送往浙江省的電力,7月發電結算均價2.21元/千瓦時,尖峰時段發電結算價出現過6元/千瓦時、10元/千瓦時。甘肅電力現貨市場,2022年,最低價0.04元/千瓦時結算出現951小時;最高價0.8元/千瓦時結算出現1468小時。山東電力現貨市場,2022年,負電價結算出現176次;-0.08元/千瓦時結算出現135次。2023年5月1—2日,連續22小時出現-0.085元/千瓦時結算;2023年4月,實時市場的平均價差為0.93元/千瓦時,最高價差為1.38元/千瓦時,最低價差為0.439元/千瓦時。事實證明,只要運行電力現貨市場,就會出現負的結算電價,如歐盟2023年出現負電價6470次。

2021年至2023年12月底,全國累計綠電交易954億千瓦時。2023年,國家電網區域成交611億千瓦時,月均51億千瓦時,10—12月成交均價區間0.435—0.454元/千瓦時,均價為0.444元/千瓦時。對應綠證交易,2021年9月16日至2023年12月交易3867萬張。

 
點贊 0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鋰電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鋰電資訊
點擊排行
鋰電商圈二維碼
網站首頁  |  歷年雜志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議  |  隱私政策  |  隱私聲明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山丹县| 龙陵县| 安西县| 安平县| 乌拉特前旗| 大连市| 金沙县| 七台河市| 九江市| 榆社县| 道真| 盐边县| 玉山县| 日喀则市| 平和县| 澄城县| 黑龙江省| 峨眉山市| 松潘县| 临城县| 信丰县| 万盛区| 凉城县| 宜都市| 略阳县| 屯留县| 黎川县| 绥宁县| 云梦县| 平安县| 平山县| 巩义市| 昭平县| 同心县| 连南| 长海县| 博乐市| 阳泉市| 方正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