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青海省能源局發布答復關于支持光伏制造民企發展、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提案”——青海省能源局關于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2024057號提案的函,文件指出,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電力裝機規模達5718萬千瓦,其中光伏規模達2685萬千瓦,占總規模的47%,集中式光伏2663萬千瓦,居全國第三位。“十四五”以來重點支持天合光能、阿特斯、協和新能源、明陽智慧能源、晶科等民營企業參與省內新能源項目開發。
文件還指出,打造光伏全產業鏈。全省以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為指引,堅持上下游協同發展思路,依托青海豐富的光照、鹽湖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制造業,麗豪、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制造民營企業落地青海。目前,光伏制造產業已形成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件及電站建設全產業鏈,建成多晶硅24.53萬噸、單晶硅102吉瓦、組件6.88吉瓦產能,逆變器、鋁邊框、支架等配套產品規模化生產。鋰電產業已形成鹽湖鋰資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及配套產品的全產業鏈,建成鋰電池37.5吉瓦時產能以及電解液、電池殼體等配套材料已形成規模化生產。
關于支持光伏制造民企發展、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提案”——青海省能源局關于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2024057號提案答復的函
省工商聯:
貴單位提出的“關于支持光伏制造民企發展、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一)青海太陽能資源豐富。全省荒漠和戈壁相對集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優勢,太陽能年總輻射量達5800至7400兆焦/平方米,日照時間達2500小時至3650小時,位居全國第二,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達25億千瓦。可用于新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約10萬平方公里,新能源開發土地成本屬于全國低值范圍。
(二)聚力打造光伏園區。近年來,我省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發展,重點在海西州、海南州統籌推進新能源開發,海南州共和光伏園區是全球最大的生態光伏園區,海西州格爾木、德令哈光伏園區初具規模,青海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太陽能發電基地。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電力裝機規模達5718萬千瓦,其中光伏規模達2685萬千瓦,占總規模的47%,集中式光伏2663萬千瓦,居全國第三位。“十四五”以來重點支持天合光能、阿特斯、協和新能源、明陽智慧能源、晶科等民營企業參與省內新能源項目開發。
(三)打造光伏全產業鏈。全省以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為指引,堅持上下游協同發展思路,依托青海豐富的光照、鹽湖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制造業,麗豪、高景、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制造民營企業落地青海。目前,光伏制造產業已形成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件及電站建設全產業鏈,建成多晶硅24.53萬噸、單晶硅102吉瓦、組件6.88吉瓦產能,逆變器、鋁邊框、支架等配套產品規模化生產。鋰電產業已形成鹽湖鋰資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及配套產品的全產業鏈,建成鋰電池37.5吉瓦時產能以及電解液、電池殼體等配套材料已形成規模化生產。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力支持光伏制造民企發展,支撐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
(一)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清潔能源大市場體系,加快建立清潔能源項目聯審機制和綠色通道,縮短項目審查次數和審查時限,加快推動新能源項目落地。
(二)激發企業創新。推進重大科技協同創新,采取“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選取攻關收益高、提效潛力大、引領效應強的方向開展清潔能源技術探索。支持推動先進示范太陽能項目在青海落地。
(三)實施融合發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層次創新平臺,配合相關部門積極創建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全面提升光伏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感謝貴單位對全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工作的關心關注,我局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產業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