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盡快落實蘇州市對太陽能分布式發電補貼政策的建議


鋰電世界 關于盡快落實我市對太陽能分布式發電補貼政策的建議
蘇州市僑聯 致公黨蘇州市委員會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不斷增加,2013年全市82個電廠發電消耗標準煤量2913.22萬噸,相當于消耗原煤3674.45萬噸,消耗天然氣17.2896億立方米,平均發電能耗為295.55克標煤/千瓦時。在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同時,也導致氣候變暖、霧霾加重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據統計,霧霾的罪魁禍首30%來自火力發電排放。2013年,蘇州全年霧霾天氣高達152天,PM2.5顆粒物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而光伏產業,以其對太陽能利用的無限性、便利性、清潔性和安全性等特點,早已成為世界能源領域的一大亮點。其開發利用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就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而相對于傳統火力發電,光伏發電不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粉塵,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霧霾等問題。
作為蘇州重點發展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并逐步成長為國內光伏產業大市和強市。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光伏產業鏈企業60多家,產品涉及太陽能光伏電池專用材料、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及組件、太陽能光伏控制系統、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專業設備等多個領域,產業集聚程度高,光伏產業鏈較為完善。截至2014年底,我市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分別達到了4234MW(4.23GW)和4571MW(4.57GW),僅組件產能而言已占到全國的1/8,全省的1/3。2014年預計實現產值45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太陽能光伏發電走進民眾的一條捷徑是加大推廣建筑物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力度。其優勢主要有四個:
一是經濟效益明顯。
建筑物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建成后,整個光伏系統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25年,大大超過投資周期。系統建成后,不僅25年不用交電費,而且可以將剩余電力賣給國家電網實現盈利。同時,光伏電力不管是自用還是出售,均可享受每度0.42元的國家補貼。
二是有效緩解高峰用電。
工業用電是電力消耗的主力,占到總用電量的70%,其用電峰值往往集中在白天。光伏發電是靠太陽光發電,其發電峰值總是在白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白天用電壓力。另外,夏季是全年用電的高峰期,很多地方輪流停電給企業造成了一定損失。而光伏發電在夏季發電效率更高,能很好地緩解夏季高峰用電的壓力。
三是降低傳輸損耗。
建筑物分布式光伏發電,電力即發即用,傳輸損耗極低,電能利用效率可以達99%以上,大大減輕建筑物主動力線的負載和損耗。而一般電能從火力發電廠到用電側,經過各級變壓器后,已有20%~50%的電能被損耗。即發電1度,到用戶側實際使用只有0.5~0.8度。
四是不影響建筑結構。
光伏系統安裝在建筑物上,不破壞建筑物結構,不影響生態環境,不占用土地資源。光伏發電屬于靜態發電,不發出聲響。在建筑物頂部安裝光伏系統,通過電池板吸收太陽光能,還能起到建筑隔熱層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和《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等優惠政策,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文件明確規定了國家電網必須安裝雙向電表,多余電力并網后由國家采購,并且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發電量給予每千瓦時0.42元的國家補貼。據市發改委提供的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匯總統計數據,2013年,蘇州已建、在建和擬建的光伏應用項目為139.59MW;2014年度,全市計劃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規模為118.45MW,到年底預計可以實際完成60MW。這與周邊兄弟城市(特別是嘉興)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很多適合安裝分布式發電系統的地方,諸如工商業及公共、住宅屋頂等資源,由于缺少政策引導而被閑置。究其原因,系統投資回報周期長,是重要的制約因素。以蘇州地區為例,安裝一個5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總投資約51000元,每年可發電約6000度。按照脫硫煤電價每度0.455元計算,一年賣電收益可達到2730元。根據2013年7月國家最新政策每度電補貼0.42元的標準,一年國家補貼收益為2520元,總計每年收益5250元。靜態投資年回報9%,需要10年左右才可以收回電站總投資。所以,雖然國家推出了補貼政策,但10年左右的投資回報讓老百姓幾乎沒有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推廣建筑物分布式光伏發電,我們建議:
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調動光伏科技創新積極性。
依據國家光伏發電的優惠政策,研究出臺蘇州市購買光伏發電電能實施細則,加強制度銜接,破解利益樊籬,確保光伏電能順利并網使用,改善全市能源結構。以委托項目研發、提供科研經費、提供金融擔保等方式,扶持光伏發電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降低企業研發成本、縮短企業投資回報周期,促進光伏發電產能協同提升。
二是細化落實分布式發電并網程序,確保并網過程科學有序透明可控。
加強對供電企業的政府監管,督促供電企業落實政府分布式發電優惠政策,建立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一站式服務體系,規范外部接網設施使用、電能并網統計、電價補貼結算等工作流程,防止光伏電能止步在“最后一公里”;建立以第三方專業機構為主體,供電企業、發布式發電企業、政府能源管理部門共同參與的分布式發電協調監督機制,提高監督行為的透明性。
三是各部門要將政策落細落實。
支持建設分布式發電,鼓勵符合條件的工業集中區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加大政策扶持和宣傳力度,引導企業、街區、示范小區,推廣建筑節能理念。發改部門要加快可再生能源示范應用城市的創建步伐;經信部門要將光伏發電計入企業節能量;城建部門要將光伏分布式發電的運用作為節能型建筑建設的引導方向,稅務部門要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稅費減免政策;供電部門要做好并網接入工作等,通過加大應用示范,組織行業推廣,逐步形成符合蘇州本地實際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行業標準。
四是優先采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發電設備,打響“蘇州創造”品牌。
依托蘇州海外高層次人才在分布式發電設備研發方面的國際領先優勢,邀請相關企業提供城市綠色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優先采購本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布式發電設備,提高“蘇州創造”在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中的貢獻度,有力推動蘇州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