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翻翻最近的新聞,我們發現有擴產動作的鋰電隔膜企業不在少數。近3個月內就有10家企業表示將會投資擴產鋰電隔膜項目,包括星源材質、惠強新材、中材科技、滄州明珠、金力新能源、金力股份、北大先行、紐米科技,擴產規模均在千萬平方米以上。
巨大的利潤空間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隔離電池正負極,防止正負極活性物質相互接觸產生短路;同時在電化學反應時,保持必要的電解液,形成離子移動的通道。電池隔膜一般是用PE(聚乙烯),PP(聚丙烯)來制備。
所謂無利不起早,隔膜雖然只是一層多孔塑料薄膜,但是它是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可達70%,占鋰電池成本的20%-30%。
根據2016年營收財報,以鋰電隔膜為主要業務的鴻圖隔膜、金力股份、紐米科技、星源材質、滄州明珠的營收分別為4936.38萬元、1132.83萬元、8774.3萬元、25374.78萬元和23918.23萬元,同比增長118%、134.6%、40.71%、45.07%和233.56%。而毛利率分別為49.64%、30.18%、36%、48.65%和69.45%。
新能源汽車催生需求
除了企業競相追逐的高毛利,鋰電隔膜需求大增顯然也離不開背后新能源汽車的助推。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其中純電動41.7萬輛,約占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80%。2017年我國將生產新能源汽車80萬輛左右,依然按80%的比例算,純電動大概有64萬輛。
此外,據統計,2016年我國鋰動力電池出貨量達30.8GWh,預計2017年動力鋰電池的出貨量約為46GWh。
隔膜企業滄州明珠曾測算,1GWh的動力電池大概需要2000萬平方米隔膜。那么,2017年我國動力鋰電池領域對隔膜的需求將高達8.8億平方米。
8.8億平方米的需求量對于隔膜生產企業意味著什么?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鋰電隔膜實際產量僅約為10.2億平方米,其中還有大量的低端隔膜。在細分市場中,針對動力電池的高端鋰電濕法隔膜供不應求局面更突出,各企業擴大產能也會適當緩解這一問題。
高端鋰電隔膜加速國產化
中國長期依賴高端進口隔膜。不僅是在中國,日本、韓國和美國生產商在全球隔膜市場上也占據壓倒性的多數份額。2016年全球前四大鋰電隔膜企業日本旭化成、日本東麗、美國Celgard和韓國SKI四家公司分別占據全球20.8%、15.1%、10.8%和9.6%的市場份額,共計50%以上。
之所以依賴進口,是因為國內生產企業往往在原材料和加工方面具有較大局限性。原材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樹脂,對于最終產品的影響很大。國內企業無法獲得穩定的樹脂供應來源,而一些國外公司,如Celgard有自己獨立的測試實驗室,可以自行生產樹脂。此外國內企業對設備的投資也較少,加工能力較低下,致使生產過程難以控制。同時,電池廠商更換供應商的周期長達2-3年。國內企業除了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也需要一些耐心等待。
但國產鋰電隔膜也具備特有優勢,比如性價比高、供貨周期短等。隨著國內企業不斷提高產量,改善耐熱性,開發出更薄的隔膜,提高薄膜的吸收率和開發新品種隔膜,國產鋰離子電池隔膜逐漸代替進口產品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