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進入年底,鋰電行業景氣度高漲,鋰電池概念股多次逆勢走強,最近三個交易日以來,鋰電池板塊中有4只個股累計漲幅超過10%。催發行業景氣度高漲的主要原因是下游新能源汽車銷量上升,帶動鋰電市場需求增長。
年末鋰電迎來爆發
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是12.2萬輛和11.9萬輛,環比分別增長32.8%和30.5%,同比分別增長70.1%和83%。可以看出,11月份新能源車市場增長仍較為強勁,市場基本面利好鋰電,鋰電行情持續增長。
根據新能源乘用車的小型化趨勢,到12月底,預計鋰電需求為32Gwh,同比增長12.5%。經過前幾個月的調整后,在年底借助新能源汽車的春風,鋰電迎來爆發。
行業龍頭企業擴能加劇
臨近年關,面對鋰電行業景氣度的高漲,鋰電企業都在忙著做擴張產能計劃。
如比亞迪、CATL等龍頭企業的爭相擴能,而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猛獅科技、多氟多也不甘示弱,緊跟其后展開擴能布局。
截止今年年底,比亞迪青海10GWh工廠已經投建,預計2018年產能將達26GWh。鵬輝能源投資58億元實施10Gwh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和5Gwh鋰離子動力電池PACK項目。國軒高科募資36億元用于新一代動力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年產20萬套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控制系統建設項目。猛獅科技計劃總投資不低于30億元建設年產5GWh鋰電池及電池研究中心項目。多氟多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6.97億元全部投資于“年產10,000噸動力鋰電池高端新型添加劑項目”和“30萬套/年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及配套項目”。

此外,新綸科技、贛鋒鋰業、格林美、天齊鋰業、天賜材料等企業也紛紛擴張產能并加大新技術投入。
新綸科技的“鋰電池電芯用高性能封裝材料項目” 預計2018年一季度末將轉入試生產,將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產業鏈空白。贛鋒鋰業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浙江鋒鋰,以自有資金不超過2.5億元投資建設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生產線。天齊鋰業將投資15億元在遂寧市安居區化工產業園區新建2萬噸碳酸鋰工廠。天賜材料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安徽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啟動年產20萬噸電解液項目;格林美募資不超過29.5億元加碼三元材料再生與新能源汽車電池包環節。
2018年鋰電市場何去何從?
在鋰電龍頭企業紛紛擴能的情況下,2018年鋰電市場將產生什么變化?行業政策對市場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龍頭企業的產能擴張,再加上類似冠城大通、小康股份等公司轉型新能源,進入動力鋰電池業務領域,布局新能源產業鏈。將會推動鋰電產能的暴增。
而根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分析師預測,到2018年,鋰電裝機量將達60GWh。
產能的暴增帶來的是行業競爭的加劇,而新能源汽車需求的鋰電增量不大且未來銷量不明的情形下,行業或將面臨洗牌。
此外,雖然目前已有第11批新能源車推薦目錄、第14批免征購置稅新能源車車型目錄和五部委重拳推的“儲能”指導性意見等行業政策陸續發布,但市場對明年補貼政策調整情況以及2018年一季度鋰電池材料訂單情況等不明確。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政策對鋰電池市場的擾動也在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