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可謂是話題不斷,風波的背后,皆與其掌門人董明珠脫不了干系。
“董明珠怒斥前員工孟羽童‘借平臺當網紅’”這一詞條占據了前幾日的熱搜,將格力一度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在大眾看來,董明珠此舉似乎失了格局。
而12月21日,想必是許多格力人的不眠夜,格力在凌晨發布了其2023年度業績預告。
其中:公司預計2023年凈利潤270億元–293億元,同比增長10.2%—19.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261億元-278億元,同比增長8.8%—15.9%;營業總收入2050億元–2100億元,去年同期為1901.51億元。
市場普遍預期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為2040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0.85億元,而格力此次業績預告顯然超出了市場預期。公告稱,2023年,公司經營業績穩中向上,收入、利潤較上年同期均有增長。
市值蒸發,禍起銀隆
19日晚,格力電器發布公告:擬通過受讓現有股東持有的股份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鈦”、“標的公司”)股份,公司已于2023年12月19日與12名交易對方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受讓其合計持有的格力鈦27,072.32萬股股份(占格力鈦總股本的24.54%),交易作價101,533.28萬元。
公告發布次日,格力電器的股價暴跌7.09%,公司市值在1天之內蒸發了超過130億元。顯然,投資者并不買賬。
為何外界皆不看好格力鈦?這還要從格力鈦的前身說起。
格力鈦的前身為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鈦酸鋰核心材料、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備、智能儲能系統、純電動整車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為一體的全球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
而董明珠早已有加碼新能源的想法。2016年12月,董明珠計劃通過格力電器130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但遭到了董事會的反對,在中小股東的投票下,這個收購項目最終被否決。
由于計劃被打亂,董明珠甚至在股東大會上對投資者大放狠話:“我五年不給你分紅,你們能把我怎么樣?”
盡管如此,董明珠并未放棄。2016年底,董明珠自掏腰包,以個人名義投資10億元,還拉來了王健林、劉強東等5位投資人跟投,共計投資30億元,獲得了珠海銀隆22.39%的股權。
隨后,董明珠又從格力的股權中質押16億,以17.46%的股權比例成為銀隆新能源第二大股東。
前幾年,新能源發展勢頭強盛,董明珠信心滿滿押注銀隆,想要在新能源領域立足,但期望終究落了空。
2018年的銀隆,可謂是捉襟見肘。沖刺IPO失敗,融資陷入困境,財務徹底崩潰。董事長魏銀倉卷走10億元現金倉皇出逃,總經理孫國華鋃鐺入獄。
時至2021年,格力電器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出資18.28億元人民幣競得銀隆30.47%的股權,同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持有銀隆17.46%的股權,其對應的股權委托格力電器行使,格力電器共計持有銀隆47.93%的表決權。由此,銀隆新能源成為格力電器控股子公司,銀隆新能源更名格力鈦新能源公司。
而格力鈦的經營數據,如同其前身銀隆一樣令人失望。
根據格力公開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格力鈦資產總額250.24億,負債247.86億,應收賬款23.73億,所有者權益合計2.38億。2022年度,格力鈦營收25.87億,營業利潤-19.69億,凈利潤-19.05億。截至2023年6月30日,格力鈦資產總額243.11億,負債總額242.45億,應收賬款14.4億,營業利潤-1.42億,凈利潤-1.71億。
格力鈦持續處于虧損狀態,著實令人擔憂。而董明珠在今年一次股東大會上也曾坦言,“格力鈦的大坑需要時間慢慢填。”
盡管如此,根據格力電器公告,格力電器還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以不超過本次交易估值,擇機受讓格力鈦不超過3.04億股(即不超過格力鈦總股本27.53%),這也意味著,格力電器計劃全資收購格力鈦,屆時合計的交易價格將超20億元。
在格力電器連夜發布了格力電器2023年度的業績預告和公司對外投資暨關聯交易的補充公告后,12月21日開盤時,格力電器的股價開盤31.1元/股,股價較前一日有所回升。
一個人的狂歡
對于格力鈦,盡管他人紛紛不看好,董明珠還是義無反顧投身其中。
董明珠通過格力電器以約10.15億元收購12名交易方合計持有的格力鈦24.54%的股份。格力電器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將控制格力鈦總股本72.47%的表決權,并計劃在未來十二個月內擇機開展公司協議受讓27.53%格力鈦股份事宜。
在此次12名交易方中,北京汽廣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100%持股,劉強東曾任京東世紀貿易的法人;北京紅航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由北京紅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100%持股,紅舸科技是萬達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背后實控人為王健林。
交易完成后,王健林、劉強東便正式退出格力鈦,由此可見,大佬也想盡快逃離這無底洞了。
收購格力鈦,可以說是董明珠一個人的狂歡。
格力鈦主要走鈦酸鋰路線。因為體積大、安全度高、耐寬溫、壽命長的特點,比較適合大型客車,比如公交車、特種車輛等。
鈦酸鋰電池的優勢:
高安全、大倍率 ;
快充放(最高達50C持續充放電,支持70C脈沖充放電) ;
耐寬溫(具備-50~60℃溫度范圍內充放電能力) ;
長壽命(可循環使用40,000 次以上)。
鈦酸鋰電池的劣勢:
密度低;
體積大;
相對成本高。
在國家對新能源客車的高額補貼之下,銀隆新能源發展勢頭良好。但隨著國家補貼的減少,銀隆的業績一落千丈,從2018年7278輛的年銷量銳減至2019年的2708輛。近年來由于大型客車的需求有限,銷量還在持續下降。2022年,6米以上的客車,銀隆汽車的銷量為1789輛,同比減少11.65%。
當前,電化學電池主流為磷酸三元鋰電池,包括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固態電池等后期新秀,而鈦酸鋰電池則很難被市場認可。
技術路線走不通,再加上高額負債,格力鈦這盤棋貌似已成死局。自銀隆起扔下的爛攤子,如不及時止損,即使收取“員工訓練費”來彌補窟窿,也只怕是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