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國動力電池巨擘在歐洲大舉擴展對比,他們在中國的展開與韓系車的遭遇一樣,十分艱難。韓國汽車廠商的動力電池產品從上一年起就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中“失寵”,失掉了與補助綁定以后的價格優勢。再加上“薩德”工作,從如今來看,韓國動力電池將來或許很難進入中國《汽車動力蓄電池工作規范條件》公司目錄。與此同時,中國和日本動力電池廠商在該商場展開敏捷。近期,現代汽車選擇寧德時代作為首個中國供貨商;有消息稱,松下將與中國電池廠商合資建廠。這些都標明,全球動力電池商場比賽越來越劇烈,而韓國動力電池廠商在華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失之東隅 韓國廠商在歐建廠
因為在中國商場遇冷,韓國動力電池廠商初步“扎堆兒”在歐洲樹立自己的出產設備。據外媒報導,LG化學正在波蘭弗羅茨瓦夫興建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總出資4000億韓元(3.56億美元),占地面積相當于五個足球場。該工廠計劃最早于本年年底投產,這個一站式出產設備將會出產電芯、電池模塊和蓄電池組產品,每年能為10多萬輛高性能電動汽車供應動力電池。
SK Innovation近期也宣告,計劃在歐洲締造一座電池工廠,為戴姆勒供應動力電池。上一年2月,該公司與戴姆勒簽訂了一份鋰電池供應合同,為奔馳本年下半年發布的電動汽車供應電池。據悉,SK Innovation正在考慮工廠選址事項,可能會選擇在匈牙利或許捷克締造新工廠。該公司估量在本年以內確定選址并破土動工,下一年初步投產。
本年5月30日,三星SDI位于匈牙利格德的動力電池工廠竣工,該工廠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以北30公里。三星SDI計劃結束該工廠的質量檢驗后,鄙人一年下半年初步工作。該工廠每年可認為5萬輛電動汽車供應電池,并就近為歐洲汽車制造商如寶馬、大眾供貨。
歐洲是全球電動汽車添加最快的商場之一。本年一季度,該區域電動汽車銷量同比猛增38%。歐洲各國在不斷收緊排放法規,商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敏捷添加,韓國電池廠商在歐洲建廠,有利于拉近商場間隔。與此同時,歐洲具有大眾、寶馬、奔馳、雷諾等許多汽車品牌,在歐洲建廠也便于電池廠商及時反應客戶需求,改善技術。此外,歐洲政府還活潑鼓舞電動汽車展開,例如匈牙利就為電動汽車以及電池工廠的長時間設備出資施行法人稅退稅政策。
未進目錄 在華展開遇滑鐵盧
中國2016年現已變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商場,銷量同比添加53%,達到50.7萬輛。按照政府的計劃,到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將增至500萬輛。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展開,中國政府不但為消費者購車供應補助,還將發布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敦促車企出產更多電動汽車。按照前不久發布的《雙積分管理辦法》,中國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將于2018年施行,2018~2020年三個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份額請求分別是8%、10%和12%,當年不合格的車企需求收買積分。
上一年年中,中國工信部發布(第四批)《汽車動力蓄電池工作規范條件》公司目錄(以下簡稱《規范目錄》),包括31家單體公司和1家系統公司,三星SDI、LG化學、SK Innovation、松下等日韓電池巨擘均未進入目錄,這致使這些公司在華的動力電池業務遭到極大影響。上一年年底,中國工信部發布2016第5批《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目錄》(以下簡稱《推廣目錄》),其間5款新能源汽車被移出官方舉薦目錄,這5款車型配套動力電池來自LG化學、三星SDI、通用等公司。因此,有工作內人士猜測,這些車型被移出的要素或與運用外資動力電池有關。
坊間撒播,假設新能源汽車想要進入《推廣目錄》,有必要收買電池《規范目錄》里的產品。韓國三星SDI以及LG化學均曾請求第四批電池《規范目錄》,而未能獲批,不能取得補助。配備這些公司電池的電動汽車在商場比賽中也可能會失掉與補助綁定的價格優勢。因此,盡管中國新能源汽車添加潛力無限,可是韓國電池廠商在華展開并不順利。再加上“薩德”工作持續發酵, 無論是韓國汽車廠商仍是電池供貨商,近期在中國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自上一年以來,因為未能進入中國動力電池《規范目錄》,包括三星SDI、LG化學等韓國動力電池廠商在華業務均遭到了不一樣程度的影響。本年3月29日,韓國SK Innovation與中國公司合資在華樹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公司——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宣告,因為訂貨量減少已全線停產。與此同時,LG化學也傳出其位于南京的動力電池工廠停工,出產線已基本處于擱置情況的消息。而三星SDI在中國西安的出產線一樣也已擱置了幾個月,據知情人士走漏,因為“薩德”工作,該公司抉擇從頭考慮中國西安電池工廠的擴建計劃。
比賽劇烈 中日廠商聯合夾擊
因為韓國電池供貨商未能進入《規范目錄》,近期,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選擇寧德時代作為首個中國電池供貨商。據悉,寧德時代將為現代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索納塔供應電池,索納塔插混版將于2018年上半年在華上市。一名現代內部人士稱:“現代正在推動供應鏈的多元化,因此選擇寧德時代作為首個中國電池供貨商。”
日前有消息稱,松下將與中國合作伙伴合資建廠,出產的電池與特斯拉運用的18650型三元鋰離子電池一樣,工廠將選址姑蘇。分析人士指出,受“薩德”工作影響,韓系電池廠商在華受阻,日系趁火打劫,希望能在中國商場占有更多份額。這會對中國動力電池工作乃至新能源汽車工作發生推動作用。對比韓國廠商和中國廠商,日本公司在動力電池中心技術方面具有不少優勢。如今,已有不少日本動力電池配套供貨商前往中國濱海區域設廠,如三菱化學、旭硝子清美化學、宇部興產、三井化學、JFE化學等等。
因為各種要素,韓國電池從上一年起已很難再進中國公司的收買目錄,卻也給其他國家電池廠商帶來更多時機,其間就包括中國電池公司和電池技術搶先的日本公司。如今,韓系電池進《規范目錄》仍未有任何端倪, 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因此搶占了不少商場份額。與此同時,包括日本電池廠商在內的許多公司也希望活潑拓展中國商場,搶奪韓國廠商留下的商場空間。
其時,中國動力電池供貨商首要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沃特瑪等公司,這些動力電池廠商展開敏捷,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商場,超越90%的鋰電池都在本鄉出產。而且,中國商場勞動力和出產成本低,產品比賽力相對強一些。此外,中國現已構成相對無缺的鋰離子電池的工業鏈,在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配套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因此,韓國電池供貨商在華越來越難以與中國廠商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