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產業:能源領域最熱“風口” 由技術積累向商業化邁進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明確了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一時間,儲能從幕后走向前臺,儼然成了能源領域最熱的“風口”。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明確了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一時間,儲能從幕后走向前臺,儼然成了能源領域最熱的“風口”。
《意見》指出,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儲能能夠為電網運行提供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需求響應支撐等多種服務,是提升傳統電力系統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當前,中國儲能行業正處于由技術積累向商業化初期邁進的‘臨界點’。”侯國友說,為適應能源供需格局的新變化,積極應對分布式新電源并網,加快推進儲能技術攻關和示范工程建設,《意見》應運而生,從而為推動儲能產業發展在最后“一公里”破局增添了巨大動力。
“作為中國首個儲能產業獨立性指導政策文件發布,《意見》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儲能產業正式邁入國家層面予以推廣。”侯國友說。
“《意見》指明了中國儲能產業商業化之路的發展方向,也明確了今后十年的發展目標。”侯國友說,儲能產業在技術裝備研發、關鍵技術、材料、模塊、系統等方面需要攻關,重點示范工程和應用場景需要創新和突破,從而引領產業走向持續穩定的商業化發展道路。
侯國友表示,此次《意見》的突出亮點是明確建立儲能服務補償機制推進儲能商業化。雖然業界普遍關心的補貼政策、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等落地細則沒有顯現出來,但《意見》提出將通過布局一批有引領作用的重大儲能試點示范工程,通過對這些示范項目運行經驗和運行數據分析,建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獲得合理補償的政策以及與電力市場化運營服務相配套的儲能服務補償機制。
<p style="text-indent:2em;font-family:"font-size:16px;background-color:#FFFFFF;"> “儲能系統成本過高,應用難度大,廣大新能源企業雖看好儲能但也都在觀望。”侯國友呼吁,國家相關部門盡快出臺儲能補貼政策,給予儲能示范項目必要的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