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居世界之首 動力電池制造商業績飛漲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一起飛速增長的,還有動力電池需求。
受益于前期低價鈷原料庫存、產品價格上漲、銷量增加等因素,廈門鎢業電池材料業務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2017年凈利潤預計為6.24億元,同比增長324.6%。
從事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的杉杉股份和科恒股份2017年的利潤增長幅度也超過100%。杉杉股份預計2017年凈利潤8.5億元-9.5億元,同比增長157.5%-187.79%;科恒股份預計盈利1.3億元-1.45億元,同比增長超300%。
兩家企業均表示,電池材料正極業務產銷量大幅上漲,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擴大正極材料產能成為它們2018年的重點規劃。杉杉股份計劃于2025年底前分期完成10萬噸正極材料項目,2018年將新建成1萬噸/年的產能。目前,該公司在建及已投產的正極材料年產能為4.3萬噸。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量32.3萬噸,同比增長49.54%。磷酸鐵鋰電池、三元動力電池及鉛酸電池是動力電池的幾個主要類型。
與此同時,在電動汽車補貼退坡、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下,動力電池企業的業績兩極分化趨勢愈發明顯。
堅瑞沃能在業績預告中表示,預計2017年盈利5億元-6.25億元,同比增長17.52%-46.90%。2016年,堅瑞沃能的子公司沃特瑪在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銷量排行中排名第四,銷量達3.2GWh。
同樣排名前十的電池生產商中航鋰電,卻要面對一筆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月12日,中航鋰電宣布了約8400萬元的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其中,原材料計提約1530.97萬元,庫存商品計提約6869.61萬元。這將減少其控股公司成飛集成7370.5萬元的利潤。受此影響,成飛集成或在2017年遭遇上市十年來的首次虧損,預計虧損6200萬-1億元。2015年和2016年,其分別實現盈利8811萬元和1.38億元。
成飛集成表示,整車廠將補貼降低的壓力轉嫁給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持續壓價,導致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鋰電池售價下跌幅度超出預期,同時,鋰電池部分主材市場緊俏,采購成本降幅不及預期。
2017年,三元動力電池裝機量16.05GWh,同比增長155%,在動力電池裝機總量中占比達44%。布局三元動力電池的億緯鋰能、澳洋順昌2017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50%-70%、70%-100%。
2018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補貼退坡、產能過剩等因素仍將給動力電池相關企業造成巨大壓力,大批競爭力不足的企業將被淘汰。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王子冬此前曾表示,2016年約有240家動力電池及配套企業,2017年這一數字約為96家,而到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將不足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