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記者從天津市工信委獲悉:工信部等7部委近日共同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本市也正在通過梯級利用、回收拆解等方式,給報廢電池找出路。
據統計,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近80萬輛,累計保有量達180萬輛,占全球市場50%以上。 自2013年第一批新能源車進入市場以來,第一批動力電池即將進入淘汰臨界點。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設計使用壽命只有5-8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在2018年開始爆發。業內預計,2018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可達50億元規模。
當前新能源電池的回收主要有幾種方式,其中,梯級利用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所謂梯級利用,大家腦海中可以回想一則普通電池的廣告——小朋友的遙控車用過的電池,放到收音機里,還能再用很長一段時間。那么,新能源車的“大電池”,也可以這樣做。現在,本市電動公交車替換下來的蓄電池,能量殘余在70%左右,它們“退役”以后,就被一些企業再利用。比如用于一些企業機站的電力供應,僅是一家企業,一年就可以消納大約500輛公交車替換 下來的電池。這種梯級利用,是經過挑選、測試等環節后,把新能源車上替換下來的電池進一步應用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等領域,它們的壽命還可以延長4到6年。
梯級利用解決了蓄電池“退役”后第一步的去向問題,但是,當它們的能量再度衰減后,就只能報廢了,報廢后最終如何處理,還是要面臨的問題。可再生利用處理,回收其中有價元素,就是一種重要方法。目前,本市已經有新型科技企業,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報廢電池的回收、處理、再利用,這項技術的引進,也填補了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這一部分的空白。目前,企業正在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預計今年6月份將正式開始運行。在這里,全自動拆解生產線可以把單體電池的殼體、薄膜、電解液等等進行自動化的拆分、分解,投入運行后,企業的年處理能力能夠達到12000噸。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辦法》的出臺,明確了汽車企業、電池企業、綜合利用企業在回收環節的職責,并指出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保障動力蓄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辦法》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合理利用,并保障不可利用殘余物的環保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