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訊,中新網張家港7月16日電 由清華大學鋰離子電池實驗室發起的2019鋰電池安全國際研討會16日在江蘇張家港開幕,為期兩天的研討會聚焦電池安全問題,探討提升鋰離子動力電池安全性的技術手段和相關措施。
今年4月份以來,國內外多個品牌新能源汽車發生起火事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調查統計,截至今年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共召回12.3萬輛。
國家863動力電池測試中心副秘書長王子冬說,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主要由動力電池熱失控引起,但熱失控的原因錯綜復雜,事故源頭難以明確。“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經過十多年積累已經有了很大提升,特別是在對動力電池的理解和認識方面,應對目前電動汽車的電池使用是能勝任的。”
不過王子冬還表示,需要認識到動力電池的開發需要多學科協調推進,需要整車企業、電池企業、材料企業增強溝通和合作,在多個層面上提高動力電池的整體安全性。
如果說動力電池將“著火”放在安全考量的首位,那么消費類軟包電池的漏液和腐蝕問題則是業界較難克服的頑疾。
深圳前海久禾科技的電池安全監測設備服務于華為、三星等終端用戶,負責人李永剛介紹說,利用先進的光離子化技術傳感器來捕捉電解液中的有機分子,進而判斷電解液是否泄漏,這一過程可信賴度高,更容易追蹤測試數據,也有利于測試結果的分類處理。
“因此我們認為,對電池微短路、漏液和腐蝕問題的管控不僅要從電池配方和工藝上入手,還要借助先進的探測技術來確保隱患電池不流入市場。”李永剛說。
17日,學界和業界人士還將從電芯、電池包等領域繼續探討電池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