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搞定增募資本來很常見,湖南裕能之所以被罵,除了募資金額比較大、現在市場比較低迷、它的走勢也很糟糕之外,更是因為距離它成功上市才僅僅過去了半年。半年前它成功IPO,擬募資18億,實際上募了45億,此前募資項目是否已經投產完畢都不好說,才過半年又要募資65億,市場難免要罵就是來圈錢的?
可能也是知道市場的顧慮,在定增預案中,公司對此做出了詳細的說明。
根據湖南裕能的公告,IPO募資承諾的投資項目四川裕能三期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四川裕能四期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均已完工,達到預計效益。兩項目實際投資金額與募集后承諾投資金額的差額是-2.42億元。
湖南裕能還列出了超募資金的投向,包括貴州裕能年產15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項目等3大具體項目,均顯示預計2023年下半年完工。募集后承諾投資金額24.88億元,截至6月30日實際投資額16.98億元。
看著還算靠譜,IPO募資的投資項目都已經完工了,超募資金承諾的投資項目也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全部完工,不算過度募資。
不過即使不算過度募資,當前市場對于行業產能過剩仍存在擔憂,新建產能才剛剛投放,又要募資擴建產能,還是難免被罵,但客觀地講,湖南裕能的產能利用率還是比較緊張的。
根據招股說明書的數據:2018年至2020年和 2021年1-3月,湖南裕能磷酸鐵鋰產銷率分別為75.07%、97.78%、100.84%和101.33%。2022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為96.82%。
這樣的產銷率和產能利用率,繼續募資布局產能還是合理的,或者說,這是公司要保持行業龍頭地位必須做的事情,別忘了公司是如何在幾年時間里從一個行業小嘍啰急速崛起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龍頭的,靠的就是攤上寧德和比亞迪兩根粗得不能更粗的大腿后瘋狂擴建產能。
很多時候,企業決策者跟市場評論者對于行業的看法以及應對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02合理但無奈的擴產
就比如現在,二級市場投資者都在擔心行業產能過剩,都認為企業不應該繼續擴建產能?但對于身處其中的企業而言,具體的決策要艱難得多,知道行業面臨中短期產能過剩的可能,但如果自己不擴建產能,別人都在擴產能,自己就落后了,相比別人失去了規模優勢,自己就缺乏競爭力了,等到行業的下一波大周期來臨之后,很可能自己的地位就不保了,這種情況下,你是跟著擴產能還是不擴?
尤其新能源產業,從全球范圍來看,依然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未來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這種情況下,作為目前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龍頭,無論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競爭力,避免龍頭地位被搶,還是增強競爭力,湖南裕能都必須跟上行業的擴產浪潮,甚至要引領行業,所以在這次定增中,湖南裕能將主要的募資投向了磷酸錳鐵鋰項目。
磷酸錳鐵鋰作為一種新型的磷酸鹽正極材料,相比磷酸鐵鋰具備高電壓、高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溫性能,相比三元材料又具備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環次數以及更穩定的結構,兼具與磷酸鐵鋰電池相似的高安全性優點,將與磷酸鐵鋰、 三元材料優勢互補。
目前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等鋰電池大廠商都在積極推進磷酸錳鐵鋰電池的研發和生產,作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龍頭,湖南裕能自然也不能落下。
不過,雖然企業自身對于行業的未來感到樂觀,但還是做了產能過剩的風險提示,稱本次募投項目的擴產規模是基于公司現有產品的需求量和市場發展的預測而定,具有較強的市場可行性。若未來公司磷酸鹽正極材料產品及其下游鋰電池產品的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則本次募投項目的新增產能將面臨難以消化的風險。
總的來看,雖然動力電池行業存在中短期產能過剩的壓力,但此次湖南裕能定增募資擴建產能倒也算合理,不像很多人罵的那么不堪。
03大部分制造業的無奈
話說回來,這也真是絕大多數制造業企業的無奈,只要是人能造出來的東西,都會有過剩的問題,尤其是產品差異小很小的工業品,產能過剩是必然的。但身處其中的企業并沒有辦法簡單選擇跟與不跟,反而都要面臨囚徒困境,絕大多數企業都只能硬著頭皮應戰,希冀能熬死對手,等待下一輪繁榮周期的到來。
不是所有行業都像高端白酒那樣,不用擔憂產能過剩,更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像茅臺那樣產品不愁賣,甚至具備了金融屬性,大多數行業就是苦逼的,面臨慘烈的競爭,賺點辛苦錢。
從投資者的角度,或許我們可以說,那我們就選擇白酒這樣的行業不就行了嘛,干嘛去關注這些苦哈哈的行業,也沒錯,但也不代表這些制造業就沒有機會。雖然制造業苦逼,但背靠中國強大的制造業,也很容易誕生出全球行業龍頭,長期的成長性也是不錯的,更不要說風來的時候,這些行業和企業也是會飛的。
雖然新能源的大風已經猛刮過一波,過去一年多,風停了,很多豬摔了下來,但從全球范圍而言,未來必定還有更大的風口,而這些從尸山血海里走出來的行業龍頭,將是站在風口里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