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鉛蓄電池回收需國家政策扶持


鋰電世界 從長遠發展來看,廢舊鉛蓄電池回收企業對國家政策及配套設施健全寄予厚望,這樣或許能從根本上扭轉正規回收企業目前面臨“無米下飲”的尷尬。
近期,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PRCEE)與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發布的《中國鉛蓄電池回收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報告稱,我國每年生產的廢鉛蓄電池數量已經超過了260萬噸,正規回收的比例不到30%,而發達國家的鉛蓄電池正規回收的比例在95%以上。
鉛蓄電池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通訊、電力、鐵路等行業。其中,汽車啟動電池、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后備電源三類約占消費總量的90%。雖然我國的鉛蓄電池在全球占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但事實上我國的廢鉛蓄電池回收市場不規范的問題也由來已久,目前行業處于一種無序狀態。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廢鉛蓄電池回收方面,國家相關部門也先后發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單》以及《電池行業重金屬污染綜合預防方案》等法律法規,以期試圖通過規范化來完善廢鉛蓄電池的回收,使行業健康發展。
盡管國家政策對于廢鉛蓄電池回收方面做出明文規定,但是在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行業研究員王健看來,國家一些政策中都提到了關于廢鉛蓄電池建立回收體系,但是如何建立,建立成什么模式,要怎么管理,都未能提出有效的執行方案。
“我國不僅在廢鉛蓄電池上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回收體系,在其他的電子垃圾處理、固廢垃圾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王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媒體引用聯合國[微博]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大約70%的電子產品最終變成垃圾并流向中國,中國以每年生產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同時也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場”。而這些“進口”和自產的大量廢舊電池,包括電動車中的鉛酸電池,也會被送往遍布各地的中小型企業及手工作坊,這些個體戶通過簡單處置,以污染環境為代價回收到一些稀貴金屬。
來自電池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全國有近3000家廢舊鉛蓄電池回收處理企業,80%以個體戶為主。
當前廢鉛蓄電池的回收渠道正是因為一些作坊式的小企業攪局,使得一些正規回收企業面臨無米下飲的尷尬處境,這顯然對正“規軍們”有些不公平。
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廢鉛蓄電池的危害性。我國廢鉛酸蓄電池是《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位列49類危險廢品之一,當前我國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個體渠道占據高達50%-60%。而電池行業重金屬耗用量大,生產、回收、再生等環境重金屬污染風險高。關于鉛酸蓄電池的回收再利用體系目前還相對不完善,再生利用技術裝備落后,會造成二次污染。
“廢舊鉛蓄電池回收鉛后會形成廢酸液,這些不具備環保處理能力的企業往往將廢液直接排放,酸液中含有大量的鉛元素和硫酸,對土地、水造成嚴重污染,再通過水源和農作物傳遞到人體或動物,造成人體血鉛超標,引發血鉛中毒。”王健表示。
王健告訴記者,目前,政府在鉛酸蓄電池的回收體系上主要存在兩點。一是政策沒有明確各個環節的強制性責任,執法部門往往只管生產企業,而在回收方與在制造企業直接的流通環節上,執法依據不足,執法不嚴;二是對于明顯非法回收鉛酸蓄電池的企業處罰打擊不力。
萬博資訊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分析師朱翔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套成功的回收體系應包括合理的政策法規、經濟激勵等措施。單純的政策法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從實際情況看,許多廢鉛蓄電池回收行業的合法正規企業,受個體回收戶高價回收、簡單拆解牟利等灰色利益的影響,“正規軍”們大多面臨“饑餓”困境。這些非“正規軍”們的“非法介入”,打亂了行業鏈條。
朱翔建議,對鉛蓄電池的生產、流通環節和回收環節應對大型的正規企業給予行業補貼和法律法規的強制規范,同時延伸生產者責任是建立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的核心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