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新政解決兩大難題


鋰電世界 7月7日中午,聯合光伏(00686.HK)公告了其2014年第二季度的發電總量,與第一季度相比環比增加了50%達到145373兆瓦時,聯合光伏新聞發言人姚杰稱,第二季度的發電量由于季節的原因本比第一季度高,另外限電情況的改善也使得發電量有所提高。
與此同時,聯合光伏首席項目官鄒德育在電話會議中透露,目前有兩個關于分布式項目政策的變動已經經過部委溝通同意,走完流程后即將公布。第一個政策涉及分布式項目貸款,未來國開行將在有地方統貸平臺背書的情況下為分布式項目提供貸款;第二個則為將落實國家電網代企業向業主收取電費政策。
限電情況改善
據聯合光伏的發電量報告,截止到6月30日,聯合光伏擁有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532MW,2014年前6個月的發電量總和為242024兆瓦時,其中第二季度發電量較第一季度環比上升50%。
姚杰表示,甘肅地區限電情況的改善幫助了聯合光伏發電量的環比上升。2014年第一季度,由于甘肅地區電網基礎設施比較差,甘肅嘉峪關地區限電情況嚴重,目前地方政府和電網加快地方電網線路建設,使得這一情況得到改善。拿聯合光伏在甘肅的項目舉例,其設備利用率從年初的40%-50%已經提升到了70%。
故鄒德育預計,第三季度的發電量會繼續超過第二季度。
另外,鄒德育表示,聯合光伏不準備調整其2014年的裝機量目標,仍然維持在1GW,這需要建設資金90億元人民幣左右。對于融資的壓力,鄒德育解釋說,目前聯合光伏融資目標為60億-70億元,正在和國開行及融資租賃公司洽談,也希望嘗試互聯網金融和資產證券化等新的融資模式,但主要還是借助銀行貸款。
鄒德育還表示,1GW項目也不會都在今年貢獻發電量,此前聯合光伏收購電站的標準是已并網項目,今年這一標準將會有所調整。
分布式政策大調整
在電話會議中,鄒德育還透露分布式發電政策將有一輪新的巨大調整,涉及融資和電費收取兩個分布式發電最關鍵的環節。
鄒德育告訴記者,分布式政策去年剛剛出臺,消化周期需要一到兩年時間,今年8GW的目標很難完成。為此,國務院給國家能源局、銀監會、人民銀行任務,要求他們合力解決分布式發電的問題,包括融資問題。兩周前,能源局召集國開行和四大行召開會議,提出一個方案,具體內容為四大行各找一個省合作,由該省有國資背景的公司建立一個平臺,把該省的分布式項目放在平臺上,由該平臺統一貸款,國資背景公司負責為項目背書。
聯盛新能源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前賽維LDK、英利和中節能都有建立一個地方層面統貸平臺的計劃,但賽維和英利由于自身財務狀況糟糕,又沒有國資背景,故而沒有了下文。他認為地方統貸平臺的建設,平臺和構架都沒有問題,主要還是分布式項目風險太大。
而為了解決分布式項目的風險,鄒德育透露目前正在落實國家電網代替電站運營企業向用戶收取電費的政策。鄒德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說,目前分布式項目普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電站發電賣給客戶,由電站運營方直接向用戶收錢,其中就存在一個用戶違約的問題。而現在能源局希望推動的是,電站發電通過國家電網專賣給客戶。打個比方,用戶總共支付一度電8毛錢電費,國家電網收取5分錢過網費,其余的錢給電站運營方。因為國家電網有給用戶欠費停電的權利,所以減小了用戶違約的風險。
但是鄒德育也坦言,目前國家電網并不愿意做這件事情,因為目前的分布式項目,運營方和用戶簽訂的電價折扣不一,導致電價也有差異,未來可能采取的模式是電價還是由電站運營方和客戶談,電網收取的過網費按照電價的一個固定比例收取。
另外,鄒德育還透露能源局在兩周前的會議上還討論把分布式余電上網的補貼電價0.42元/千瓦時調整到統一實行約1元/千瓦時的標桿電價。為此,一位光伏行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未來分布式項目的電價政策確實會做大的調整,但可能采取的模式是企業“二選一”,要么選擇度電補貼0.42元/千瓦時的標準,要么選擇和地面電站相同的標桿電價1元/千瓦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