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站建設首獲財政扶持,燃料電池汽車有望進入商業化


鋰電世界 1月25日,財政部網站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其中,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且日加氫能力不少于200公斤的新建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每個站獎勵400萬元,這是首個針對燃料電池汽車加氫設施的扶持政策。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與政府的支持力度關系很大,因此此次的補貼政策對加速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這是好事,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與政府的支持力度關系很大,尤其是早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呂龍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燃料電池研究所副所長隋升則表示,該補貼政策表明了政府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持有積極態度,同時也是和燃料電池汽車即將啟動市場化發展的國際形勢的一次接軌。此外,相對于以前的一些針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政策,隋升還給了此次補貼政策一個“實質性的行動”的較高評價。
“有了加氫站,才有可能讓更多的燃料電池汽車跑在路上,因此支持建設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有助于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隋升說。
方正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李大軍同樣認為,這次的補貼政策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其同時又指出,由于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還面臨的其他問題,“因此對加氫站建設的補貼支持暫時還不足以對行業產生顛覆性的改變”。
氫燃料電池汽車由于完全沒有碳排放和其他污染而被認為是汽車的終極方案,同時也是很多主流汽車廠商的新能源車重點發展方向,例如豐田就即將在下月推出全球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FCV-MIRAI。但此前,曾有不少業內專家向大智慧通訊社(微信號DZH_news)表示,不僅是國內,國外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同樣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生產成本還較高、加氫設施建設跟不上等。
“另外,與日本、美國加州政府相比較的話,目前中國政府對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扶持力度還是相對較弱的,這對國內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發展很不利。”業內專家表示。
附:今年以來與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的系列扶持政策
1、2014年1月,北京市政府出臺了《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政策顯示,在北京市購買新能源車(包括燃料電池車)的補貼與國家相一致,即按照國家和北京市1:1的比例確定補助標準,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和北京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
2、2014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單位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工作的通知》,原先計劃是2014年和2015年新能源車補助標準相比2013年會降低10%和20%,但最終宣布補貼金額調整為2014年和2015年相比2013年分別降低5%和10%,以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其中,對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補貼為最高19萬元/輛。
3、2014年5月,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新辦法規定,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商用車的補貼標準分別高達20萬元/輛和50萬元/輛。這也是繼北京之后,第二個將燃料電池汽車納入補貼范圍的地方級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
4、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