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凄風苦雨”,“經營慘淡”,“產業嚴冬”被頻頻用于形容我國光伏業的現狀。提到光伏業去年的情況, “價格大幅下跌”, “公司巨虧”出處一副風雨飄搖的景象。
周期性低迷是正常現象
“每個新興產業都需經歷從技術驅動到生產驅動階段,才能最后達到市場飽和。目前光伏行業的生產技術已經被全球范圍認可,即將步入由生產驅動帶來的黃金時代,在這一階段,整個行業將面臨全面洗牌,最終剩由幾家管理優秀、財務穩健并擁有技術、成本及規模優勢的公司來領導產業的整合,占據主流市場。”方朋博士演講時說。
這樣的周期性低迷是產業發展的正常現象,對于每個產業都一樣,只不過光伏業的周期短了一些,來得快了一些。這些都有必要歸咎于階段性的產能過剩。但是,挑戰背后隱藏的機遇是巨大的。
光伏業是中國為數不多在產業早期就參與進去的行業,并且在世界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不過是有些企業盲目跟風,加之貿易摩擦加劇的特殊時期,整個市場有些混亂。但是,等到整個格局重新洗牌之后,市場便會反彈,光伏業的發展將更上一步。從中長期來看,整個行業是好的。
只要有充足的現金流,我就能一直發展和壯大下去,而現在,我們的現金流沒有問題,方朋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除此之外,隨著化石能源的日漸枯竭,未來將是清潔能源的時代,從全球范圍來看,至2030年,世界能源100%可由太陽能、風能和水能供應。所以光伏業在未來大放異彩是大勢所趨。
黃金發展的兩個階段
提到光伏業的黃金發展,方朋博士說每個產業的發展都將經歷兩個重要的階段,一個是技術驅動階段,另一個是生產驅動階段,而后者的驅動將源源不斷的持續下去直到全球市場飽和極限才會停止。此間會有優勝劣汰,這是中國目前正在經歷的時期。
每個新興產業都需經歷從技術驅動到生產驅動階段,才能達到市場飽和。方朋博士以歐洲市場為例,分析了由光伏市場驅動因素演變引起的周期性增長規律:由于技術驅動階段生產成本較高,需要一定的政府激勵機制,歐洲光伏市場自政府補貼政策的出臺后,追求投資回報的投資者驅動造成了第一次井噴,全行業爆發式增長。
然而,隨著上網電價補貼的下調,由投資驅動引起的市場正逐步萎縮,市場增長的速度逐漸放緩。企業生產成本降低、價格下跌促使了“平價上網”時代到來。目前光伏發電成本已低于天然氣發電零售價,日照資源豐富的南歐地區已經達到了“平價上網”,可見光伏行業的生產技術已經被全球范圍認可。
接下來,普通電力用戶將成為市場主要的驅動因素,由此,生產將成為市場增長主要的驅動力,在這一階段,整個行業將由部分戰略清晰、財務穩健、技術成本領先且管理優秀的國際化公司來領導全產業的整合。
全球化的制造理念
與此同時,方朋博士還談到了“全球化制造”的理念,即利用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優勢,向全球輸出“技術和管理”,中國光伏企業轉移部分制造基地至國外,用“工廠換市場”來更貼近市場,進入附加值更高的電站開發及系統工程領域,同時解決國外部分就業,規避貿易壁壘,實現全球光伏產業優化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