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20萬元的純電動汽車市民只需花13萬元就能買到手、新建停車場100%配備充電設施……今年哈爾濱市出臺的《關于促進哈爾濱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讓冰城新能源汽車發展贏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近日,首個新能源汽車企業哈爾濱通聯客車有限公司的建成,再次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今年,哈市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撐,推動新能源汽車破繭前行。
政策紅利攪熱市場
12日,電池網在新陽路登上一臺84路油電混合新能源公交車。車廂內有30個座位,11米長的車廂讓人感覺寬敞。“車上有暖風,冬天不冷,噪音也不大,坐著挺舒服。”市民孫女士告訴記者。
車到了終點新三中站,記者見到84路公交車隊隊長劉電順。“哈市把新能源公交推廣作為重點工作,為此車隊更新了5臺新能源公交車。”劉電順告訴記者,新能源公交車節能優勢十分明顯,冬季行車和供暖加起來,每公里只需0.9元,比同類柴油公交車每天可節省費用200多元。同時,由于新能源公交車駕駛方式是無級變速,操控簡單,對每天駕駛10個小時以上的公交車駕駛員來講,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劉電順還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哈市推行按照國補標準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給予1:0.8比例的地方配套補貼,“以新能源公交為例,一臺車售價在68萬元左右,享受中央和地方雙重補貼之后,只需37萬元左右。”
隨著哈市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實行,越來越多的市民把目光轉移到新能源車上。在一家4S店,記者看到一臺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售價20.98萬元。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款新能源汽車享受國家補貼3.325萬元、免車輛購置稅1萬元等,最終售價是13萬元左右。此外,哈市將設立新能源汽車車輛注冊登記、上牌、年檢等服務綠色通道,核發綠色環保標志;允許新能源汽車全天候、全路段通行;車輛在停車位充電免收停車費用。“由于補貼力度很大,近期銷量也不錯。”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自2014年以來哈市先后在20余條公交線路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車600余臺。
配套建設加速推進
新能源公交車輛減少了尾氣污染排放,但相應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為此,哈市將新建50處充電樁。
近日,記者在84路終點站看到,公交專用充電樁高約一米,樁上還伸出一條充電槍。“充電樁的形狀和作用如同普通汽車的加油機。”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見他打開一臺新能源公交車尾部的蓋子,將充電槍插入,再按下充電樁上的按鈕,車輛便開始充電。“電池充滿后充電樁會自動斷電。”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個充電樁可以同時為兩輛公交車充電,3~4小時可以充滿,維持車輛一天的運營要求。
記者走訪中發現,目前哈市現有充電樁50個,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對此,今年出臺的《關于促進哈爾濱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凡是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位場、社會公共停車場,都要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沒有配建配備到位的,規劃、建設部門不得予以審批。同時,創新資金投入機制,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建設、經營充電設備。
本土企業引領產業發展
“墻內開花墻外香”是一些人對哈市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轉化的比喻,近日,哈爾濱通聯客車有限公司的建成,為哈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哈市還將整合各方面資源,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助力其快速發展。
在哈爾濱通聯客車有限公司記者看到,該公司3.9萬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廠房及生產線已全部建成。“該項目于2014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今年4月初投產,投產后將達到年產5000輛新能源公交客車及公路客車的生產能力。”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產品范圍包括6~12米大中型氣電混合動力公交車、客車,8~12米大中型純電動公交車、客車。
“由于之前哈市沒有本土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所以公交行業所用新能源車輛均從外地購買。”哈爾濱公交管理處處長牟志偉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與通聯客車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并且預訂了200臺新能源公交車輛。今后,哈爾濱市所購車輛將全部來自本地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助力本土新能源汽車發展。
鋰電池廠商了解到,為加速新能源車輛推廣力度,哈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將形成研發、設計、配套、生產、銷售全覆蓋的產業鏈條,促進企業抱團取暖,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同時,將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企業,財政將給予相應補貼。除公交領域外,哈市還將在出租、郵政、環衛、租賃等領域推廣,以政府采購等方式為新能源汽車開辟市場。此外,還將出臺相應的行業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