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專利侵權案 三月內連贏三起


鋰電世界 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美國閃點專利經營公司(Flashpoint Technology, Inc)訴中興通訊專利侵權一案,做出終審裁定:中興通訊不侵犯原告Flashpoint圖像處理相關技術專利權,未違反337條款。ITC本次終裁依然維持了去年10月的初裁結果。
據悉,中興通訊已在短短三月內連續贏得三起被稱為“最嚴厲貿易限制措施”的美國337調查終裁勝訴。2013年底,ITC對擁有近20000件專利,號稱美“專利大鱷”的InterDigital一案做出終審裁定,中興通訊沒有侵犯InterDigital的各項專利權。本月初,ITC再次終審裁定中興通訊未侵犯另一家專利經營公司Technology Properties Limited LLC(TPL)的芯片專利。
本案原告閃點公司原為一家從事數碼相機技術研發的公司,近年來轉變為專利經營公司,主要靠專利許可、訴訟賠償來實現營收。2012年5月,閃點在ITC發起對包括中興通訊在內,涉及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以及韓國共8家企業的調查。
中興通訊全球首席法務官郭小明表示,我們歡迎ITC再次做出這一公正的裁決,這三次終審裁決結果充分表明中興通訊有足夠實力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權益,我們對此充滿信心;但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一些NPE(專利經營公司)對實體企業法律和技術服務開支的掠奪。他們以訴訟和提請銷售禁令為手段迫使被告一方接受高額的許可費,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他同時表示,這一系列勝訴在一定層面上也體現出美國司法行政體系對專利經營公司態度的轉變。從2011年美國總統簽署《美國發明法案》,到2013年美國眾議院批準《創新法案》,表明美國對專利經營公司的態度,已經由先前的克制容忍轉變為積極規制。“我們歡迎這種轉變,中興通訊與NPE的斗爭仍未結束,這將極大鼓舞我們對抗NPE的信心”,他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中興贏得337調查既是其自己的勝利,也給國內所有進行全球貿易的高新技術企業樹立了正面的例子。”隨著我國進出口貿易轉型升級,國際貿易摩擦已從對普通商品的反傾銷,向更高形態的知識產權訴訟轉變。數據顯示,2012年已裁決的337調查案件中,中國企業的敗訴率達60%,遠高于世界平均值26%。
中興通訊認為全局的策略規劃、雄厚的知識產權實力是其制勝關鍵。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3月13日剛剛發布的報告,中興通訊憑借2309件專利位居全球PCT專利申請第二,此前中興通訊曾連續兩年蟬聯全球PCT專利申請第一。目前中興通訊已擁有5萬多件全球專利申請、1.6萬件已授權專利,其中涉及標準的LTE基本專利超過800余件,全球占比13%,居領先地位。中興通訊未來將繼續強化智能終端、光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等核心領域全球知識產權布局,持續加大4GLTE標準專利投入和部署,提前開展5G等關鍵技術預研,以進一步增強其在下一代技術變革前的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