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新能源汽車“低碳”模式 清潔省錢撬動產業發展


鋰電世界 握得太緊,沙子會溜掉,握得太松,沙子會流走——政府的手在管理國家事務時究竟該掌握怎樣的松緊度?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四個分開之后,政府撤后一步,為市場釋放出更多空間,從“管事兒”的變成“辦事兒”的,如何科學、優化、高效,找準那根牽得動全身的繩子至關重要。
從今日起,本刊推出《釋放空間謀變革》欄目,聚焦各地科技管理改革過程中的探索與嘗試,報道各方回應,體會政府之手的握力與張力。
繼北京、上海、杭州實行汽車限牌后,新能源汽車迎來發展機遇——北京每年給新能源汽車預留1萬個上牌指標;上海對新能源汽車不僅不限牌,而且實行免費上牌;杭州“限牌令”規定,新能源汽車上牌不受限購影響。
在此背景下,作為全國運營純電動私家車數量最多的城市——浙江金華,形勢又如何呢?4月初,記者到金華進行探訪。
清潔省錢撬動產業發展
“開電動汽車又省錢,又減少污染,利人利己。”4月1日,浙江金華市民邵永鋒駛進東關充電站,“10天換一次電池,35元,像加油一樣方便,換一次電能行駛100公里,夠用了。”這座充電站是浙江省目前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電動汽車充電站。
邵永鋒算了一筆賬,以目前家用主流的1.6排量汽車年行駛1萬公里計算,每年可減少使用汽油800升以上,折合人民幣6400多元左右,性價比可觀。
金華地處浙中,交通便利,是新能源汽車的先行區。金華市已成為全國電動汽車個人擁有量最多的地級市。該市經信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電動汽車723輛,占私家車千分之一強。“金華開發區已經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規劃面積9.5平方公里,一期開發面積2平方公里,對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又是一個發展機遇。”3月30日,康迪車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應進鋒說,康迪車業在未來3年里將加大投入,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產業規模。
首個試點豐富入市類型
2008年11月,金華“眾泰”成功獲得工信部純電動乘用車第一個公告,被譽為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第一牌。2011年,金華市成為浙江省首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城市。2013年11月29日,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出爐,金華市赫然在目。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開啟了。
金華供電公司營銷部專職人員許建宏表示,入選國家級推廣城市之前,金華市賣得最火的品牌是康迪小電跑。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應進鋒說:“原以為三五年后撬動的市場,就這么一下被激活了。”
相形之下,起步最早的眾泰汽車,卻銷售尷尬,原因是電池。“過去,金華只是浙江省試點城市,根據國家政策,只能銷售、上牌鉛酸電池的電動汽車。”金華市經信委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處處長陳琳說,康迪小電跑使用的是鉛酸電池,眾泰電動汽車使用的是鋰電池。
而今不同了,成為國家級試點城市后,市場向眾泰汽車敞開了大門,眾泰郎悅電動汽車2013年拿到第一張車牌號。陳琳分析,全市目前已有133輛使用鋰電池的眾泰公司產品出廠,即將投放租賃市場。
眾泰公司馮經理指著一款眾泰5008EV介紹,一次充電后只需30度左右電量,可以跑上200公里,最高時速也可以達到120碼。充滿按照現在民用電5毛8,峰谷電2毛8來計算,總共也就20塊錢最多,而燃油車跑200公里花費卻是要100多元錢,所以,還是挺合算的……”
便捷充換電網絡打基礎
2009年,金華市啟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先后出臺實施方案和補助政策,推廣車型由3款增加到9款。補助金額根據各款車的市場價格在2.8萬元到50萬元不等。此外,如果市民購買的是換電模式的純電動汽車(不含電池系統),補助政策還有優惠。截至目前,補助財政專項資金1720萬元。
金華市攜手金華供電公司,現已建成標準充換電站6座、電池配送站6座、換電站17座、交流充電樁110只,市區已形成2.5×2.5公里的充換電設施網格布局,初步建立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體系。此外,金華市純電動公交車也已進入試運行。應進鋒介紹,康迪公司計劃在金華市區推行“微公交”模式。項目申報成功后,市民可像租公共自行車一樣,共享電動汽車“一個租賃點租車,可在任何網點還車”的社會化服務。
根據金華市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2015年將達到2000輛,新建充換電站5座,換電站12座,公交車專用充電站1座,充電樁110個,此外,建立15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維修服務網點,全力打造“城區10分鐘、郊縣20分鐘”充換電服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