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第一個儲能工程研究中心在浙大成立


鋰電世界 10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儲能工程研究中心”(簡稱儲能工程研究中心)舉行隆重的成立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防化研究院楊裕生研究員作了題為“電池與超級電容器的融合發展”專題報告。該中心的主要學科帶頭人為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研究員楊裕生院士,他是我國儲能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儲能科學與技術》雜志副主編馬紫峰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化工學院院長任其龍教授分別為楊裕生院士、馬紫峰教授頒發了儲能工程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主任聘書。
作為化工學科的重要學科方向之一,儲能工程研究中心將著重開展:電化學儲能新體系(先進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儲能材料制備過程及應用;儲氫材料、儲氫裝備及其燃料電池應用;儲能系統設計模擬與優化;相變儲熱及其熱力學基礎;儲能技術在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的應用基礎;儲能材料和系統制造過程中化工科學問題等方向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發電、微電網以及電動汽車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技術,可以有效地實現需求側管理、消除晝夜峰谷差、平滑負荷,可以提高電力設備運行效率、降低供電成本,還可以作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提高電網運行穩定性、調整頻率、補償負荷波動的一種手段,有助于解決日益緊迫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關系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實現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之一。在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發展規劃中,將“儲能”作為能源領域八個重點專題之一。2014年10月中國化工學會正式成立了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標志著儲能科學與技術成為特色鮮明的學科,為推動儲能工程基礎研究與應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浙江大學儲能工程研究中心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應運而生。儲能工程研究中心的成立填補了我國高校儲能領域工程中心的空白,使得浙江大學在儲能科學與技術方面的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實現儲能從材料、器件到系統、過程及應用的有機結合,通過協同攻關和集成創新共同推動儲能科技及其應用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