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充電站建設對中國的啟示


鋰電世界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制約我國電動汽車市場化的瓶頸,盡管政府高度重視充電設施的建設,但不少業內人士對其今后的盈利模式仍心存疑慮。前不久中德要統一充電標準,讓人們開始關注德國電動汽車的發展。作為世界汽車強國,除了傳統汽車的發展,德國在新興電動汽車領域也走在前列。得益于購車免稅政策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目前德國純電動汽車的銷量較高。為此,本文通過對德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現狀的介紹,或許能給中國充電站建設和發展一些啟示。
充電站覆蓋率高助推電動車市場發展
德國電動車市場發展迅速,充電站覆蓋率高是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德國充電站增長迅速,2013年已經達到4454座,遠遠超過中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巴登-符騰堡州、黑森州以及巴伐利亞州是德國公共充電站數量最多的四個州。這些州之所以充電站數量多,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政府扶持。政府導向是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上述四州都屬于德國政府重點扶持的電動化模范州。2009~2011年,德國政府撥款5億歐元扶持包括修建充電站、電池科技研發在內的城市清潔能源項目。
其次是汽車產業集聚。巴登-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州均擁有一流整車廠(戴姆勒、奧迪和寶馬),還有超過1/3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汽車產業的集聚,使這兩個州在汽車產業發展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相應的,充電站的數量也更多。
再次是電力產業集聚。作為充電站主要建設者之一,電力產業的集聚也會使當地充電站數量眾多。例如,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是德國最大的發電企業EON和RWE的總部所在地。
德國電動汽車充電站典型建設模式
目前,德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主要有五種運營模式。一是整車廠建設運營,整車廠為自己的顧客建立專屬充電站,其中也包含合作商的充電站,但充電站僅為自己的品牌服務。二是獨立供電商建設運營,采用訂購模式,通常通過短信或預充值的沖點卡付款。三是供電商平臺建設運營,由當地不同供電商合作,制定統一標準的平臺,允許顧客使用彼此的充電站。四是公共供應商提供運營,包括便利店、超市在內提供配備充電箱的停車點,由于供應商眾多,網點較豐富。五是私人提供者出租自己的家用充電器。從圖1可以看出,德國80%以上的充電站由整車廠和電力公司建造。
定制化充電業務將成為充電站新模式
充電站發展的最大阻礙是成本高。根據德國電動汽車國家平臺(National Electric Mobility Platform)的調查計算,德國公共充電站中一根充電樁的投資費用為4700~9000歐元,一般一座充電站中有多根充電樁,加上后期的運營費、折舊費、人工費等,成本更高。盈利方面,據計算,一家公共充電站的充電費用需達到每度1.18歐元才能盈利,而目前與汽油車燃料成本相當的充電成本為每度0.51歐元,德國公共充電站的電價只有每度0.21~0.29歐元,因此公共充電站很難僅通過充電業務盈利。
由于公共充電站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德國的供電商通過探索高利潤率的定制化電動車充電業務來改善整體的盈利狀況。以德國供電商巨頭RWE 的業務分布為例(見圖2),其開展了B2B與B2C的新業務。與投資公共充電站不同,B2B和B2C的業務中充電站的投資費用以及后期費用均由客戶承擔,供電商只進行建設、運營及維護等。由于利潤更高,今后可能成為供電商重點發展方向。
德國經驗對中國的借鑒
總體而言,德國充電站的發展現狀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啟示主要有四點:第一,未來電動車在中國的快速發展,需要車型和充電設施兩方面同步推進;第二,供電商將承擔起建設充電設施的主要工作;第三,政府扶持和產業集聚將是建設充電設施的主要驅動力,政府補貼扶持是財務保障,而未來充電站可能會在汽車或電力產業集聚的地區優先發展;第四,從長期看,充電站要解決盈利問題,不能單純依靠政府補貼,更需不斷探索各種新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