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新對策 時風集團加速發展電動車產業


鋰電世界 1月28日,山東時風集團召開了加速發展新興產業誓師大會。劉成強在大會主題報告中明確提出,2015年時風集團電動車銷量要突破10萬輛大關。在所有的經營目標中,報告只對電動汽車的銷量提出了明確的數量要求,這表明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時風集團已將電動汽車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電動汽車前景看好
2014年時風集團電動車銷量為50887輛,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2015年電動車的銷量必須接近翻番才能完成經營目標。盡管低速電動汽車“上路”的政策還不明朗,但劉成強認為,通過多年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電動車的市場前景已經十分明晰,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到了需要加速發展的時候了。劉成強在報告中特別引用馬云的話說:“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在誕生的過程中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正因為阻力才是你的機會,才需要你用企業家的精神去影響、去溝通、去傳遞。創新一定走在機制之前,走在社會制度之前。”他說,小型電動車正是走在了制度的前面,有風險,但更有機遇。
今年1月12~14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其間還舉行了“低速電動車何處去”的專題論壇,時風集團是被該論壇邀請的惟一一家低速電動車生產廠家;與此同時,時風電動車還得以在釣魚臺國賓館展出。劉成強說,當年農用車正是在中南海展出后,才獲得正式“戶口”的。真正有市場需求,受到消費者青睞的產品,最終都會獲得成功。
早在2007年時風就將小型電動車列為長期戰略性產品,開始產品的研發。2010年投資20億元建成了電動汽車產業園,確定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雙發動機”戰略。目前時風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700個電動車經銷點,還在山東莘縣、冠縣、陽谷和河南永城等地建立了電動車4S服務店,完善了電動車售后服務體系和電池回收體系。
2014年以來,時風加大了電動車產品開發力度,形成了中速和低速兩大系列產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中速車型增加了3個,低速車型增加了4個。低速車型,售價在1.4萬到2萬元之間,是真正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國民車”。劉成強表示,時風集團還將按照發改委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要求,加快開發高速電動車,力爭列入首批生產企業目錄。
轉型升級舍得投入
2014年,時風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22.9億元,同比微增4%;實現利稅17.2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出口8360萬美元,同比增長4%。劉成強分析說,在經濟下滑壓力加大,需求不足,傳統產品市場競爭白熱化,銷量不斷下滑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非常不易。時風集團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加大對傳統產業的“轉、調、創”力度是必然的選擇。
2014年時風集團新購進各種機械加工設備、專業檢測設備100余臺套,引進工業機器人400余臺,新建了自動化鑄造線、涂裝線、總裝線,大幅提升了零部件精度和整車質量。堅持創新驅動,大力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農用汽車重點優化了風駿系列車型,開發了鉤臂式垃圾車、掛桶式垃圾車、系列多功能環衛車、沼渣污物車等專用車輛,在山西、陜西等地政府采購中,累計中標15000余臺。低速載貨車新增擴展68個車型,在西藏、江西、貴州等市場,銷售實現翻番增長。拖拉機產品還開發了適用于大棚和果園專用機型。2014年6月,時風集團在商務部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招標的“中國政府援助阿富汗農業機械設備項目”中,成功中標300臺大中型拖拉機。
劉成強說,2014年是時風建設項目最多的一年。3.5萬噸錦綸工業布聚合紡絲項目,核心工藝設備都從德國等國家引進,項目投入高,水平也高,該項目投產后,時風將成為全國最大的錦綸產業基地。現代農業裝備產業園新建了兩條全新自動化沖壓生產線,采用大型沖壓設備10余臺,配備自動上下料機器人系統,以及邊角料、廢料輸送系統,實現了自動沖壓。建成了國內領先的全新自動化車身焊接線,全新自動化涂裝線,低速電動車總裝線,有效提升了電動車品質。建成了20萬件高精納米電機生產線,形成了年產電機20萬件的生產能力。引進德國先進設備,建成了無鍍銅焊絲生產線,顛覆了傳統工藝,實現了生產過程全程無污染。
劉成強表示,2015年時風集團要繼續推進機械加工數控化水平提升,淘汰落后產能,重新購置一大批數控加工中心等先進設備,進一步提高零部件精度。要繼續推進鑄造產業化、自動化,應用現代先進鑄造技術,引進國內外高端熔煉、造型等先進裝備,促進鑄造產業再升級。繼續推進沖壓焊接涂裝智能化,加大工業機器人在組裝焊接、沖壓工藝生產中的應用。